湖南城步“武痴”易宁鸿:那人那山那古田

    少小习武、少林寺拜师学艺、南下闯荡多年、看淡尘世归隐深山老林、坚持练功只为心中的“武术魂”、维护正义一人击退数十人……这不是某武侠小说或武打影视片的剧本,而是真真正正发生在当今社会的事实。主人公,便是江湖人称的“老易”——易宁鸿,一位把武术和十万古田,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湖南城步“武痴”。
 

四处辗转 只为“学武”

    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湖南苗族大山的易宁鸿,从小就被算命先生卜过一卦:颠颠倒,倒倒颠,30岁前无作为。从骨子里刻有苗族人尚武精神的易宁鸿却不信命,“不如练武,把身体练好了再说。”他开始四处拜师学艺。在湖北,他在一间武术馆学轻功,俗称“草上飞”。后来,他觉得不实用,又到少林寺山下的一间武校,跟随少林俗家弟子练国术(通用拳术)、硬气功。“师父让我练‘一拳一腿’,一拳练一年,一腿练一年,我按照他的要求练了半年,一腿下去,把自家的牛踢倒了。”易宁鸿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父亲看了很生气,把我打了个半死,连饭都不给我吃。”
    尽管受责骂,但老易更坚定少林学艺的信念。“我回去找师父,他拿300斤的沙袋考察我,如果踢上去,背后的教练扛不住,我就可以练散手。”老易说。结果,他就用踢牛的那一腿,震得教练后退几步。师父说:“你可以进散手班了,不过你这腿不能乱用,否则会伤人赔钱的。”多年后,老易在深圳做防暴队教练,参与治理黄赌毒,这套腿法成为他的“撒手锏”。
    老易在少林寺一共待了3年多,由于生活困顿,其间几进几出,当完学生出去当教练,挣了钱再回来当学生,甚是坎坷。上世纪90年代,老易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打工。由于武艺高强,他从一个“打工仔”荣升至防暴队教练。虽屡立战功,羡煞旁人,但“武魂”始终在他心里萦绕,加上城市的喧嚣让他始终感到无所适从。最终,他做出了人生又一大抉择——回归故土、退隐山林、潜心练武。十万古田便是他的归宿。

 

归隐深山 “行侠”守护

    13年前,老易只身一人来到古田。古田距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城60公里,城步《县志》记载,古田灾难性历史文化遗存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总面积近10万亩,因而得名“十万古田”。
    老易起初在古田,困难重重。“当时这里不通车,不通水电,吃的用的都要靠肩扛马拉。”他开始植树、种药材,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练功。面对海拔近1700米,湿气重,老易就用山泉水米酒浸泡三七、天麻等药材,祛湿防风,增强免疫力。老易点着柴油灯,喝着山泉水,吃着野菜,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后来,他购买了水力发电机,用4年时间建成苗家吊脚楼。然而,深山练功,讲究辟谷、禁欲,也让老易之前的家庭破裂,老婆和孩子已离他而去。陪伴他的,只有这片古田和武术。
    老易本想在人迹罕至的十万古田过隐居习武的安静生活,无奈临近乡里和外地奸商觊觎这片远古遗存,并野蛮地盗猎、开采,令他忍无可忍、挺身而出……
    “人数最多那次是2004年,上来120人,每个人都拿着一把柴刀,他们是在村里敲锣打鼓召集人马上山来捉拿我的。”老易说,附近村民和外面的商人经常上山砍伐古田的竹子和可以做根雕的贵重木材,这种破坏行为让他焦虑不安,他决心挺身而出,保护古田。村子里派出3名身强力壮的大汉作为代表和老易谈判,被老易先发制人擒获。此后,村民偃旗息鼓,他们深知不是老易的对手。
    性命攸关,但老易行侠仗义。“我上古田后总共打了5场架,也曾击退数十人。我认为外国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主要是体育没有跟上去,练武不光能强身健体,还能锻炼毅力、保家卫国。”当然,在他看来,武德是习武之人的修养。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老易和第二任妻子有了一个6岁的儿子,他3年前开始教孩子习武,孩子要下山读书了,他有些割舍不下。不过,老易的义举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他获聘为森林派出所的协警,两块政府颁发的牌子挂在他已显破旧的吊脚楼上。名正言顺,老易可以更好地守护这片十万古田。

黄心豪 陈建族 戴竞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