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国家队小将黄思静 小荷偏有大志向

    19岁的黄思静身高1.92米,在国家女篮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这个长着像丝帛般闪亮皮肤、有些黝黑的女孩,一看上去就是个小老广。果真她告诉记者,她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出生在梅州,在东莞长大。
    可能是受体育基因遗传的影响,她生性好动,父亲以前踢过足球。她告诉记者,她打专业篮球很偶然,“上小学时我就喜欢体育,爱打球,因为我的老师与体校老师认识,2006年我顺利进入业余体校,开始打篮球。”
    后来她就像个跳级生一样,在业余体校打了4年球就进了省青年队,“一年多后,也就是2011年我进了国少队,2012年打进国青,先后从师李昕、丛学娣指导。2015年,我打进了国家队。”在丛学娣手下,她练就了一手好篮子。“她让我完成中锋投篮后,还要拉到外线练投篮,扩大了我的射程,而且还让我以实战方式练习运动投篮,另外还有大强度的两人‘喂球’投篮。”
    对黄思静的印象还要从2014-2015WCBA联赛说起,当时不知那个场上十分活跃,有篮板,有三分,攻击性很强的队员是谁。那场球广东队对阵上海队,两边打得难解难分,那个皮肤黝黑,几乎打满全场,作风颇有些男队员风范的黄思静就会化险为夷,不是在篮下进攻得分,就是在外线放三分,让对手的防线捉襟见肘。从那时起,记者开始关注这个很有特点的小女生。实际上,刚刚过去的WCBA赛季仅是她联赛的第二年,她不但一跃成为广东队主力,而且还有场均11.3分,三分球命中率45.24%的优秀成绩单。也正因此,她杀入到国家队。
    “我的联赛表现还可以,能进国家队事先应该有一点预料。但真正得到了通知,还是蛮激动的,全家人都为我高兴。”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进入国家队,这个成长过程中从来都是顺风顺水的小姑娘,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压力。
    首先是身体对抗。因为黄思静年龄小,“与大姐姐们对抗,无论身体还是技术上,都很吃力。”记者能理解这种“吃力”,因为年龄很小,所以在成年队中对抗起比她技术和身体都强壮的大姐姐们,就如同国家队队员对阵欧美队员那般,有“撞墙”的感觉。
    但这个广东姑娘天性中有一种广东人那种不怕吃苦、执着倔强的精神,在场上练得十分卖力。记者几次下队采访,都能看见黄思静那一头男孩子般的短寸上,闪着熠熠生辉的汗珠。她向记者透露,还没进国家队时,她就向在广东队的杨力维打听马赫的执教风格,得知马赫是个非常严格,而且对细节要求更是严格的教练。
    “马赫的训练时间短,强度大,喜欢队员能抢,能拼。训练虽然很累,但你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去防守,抢篮板,去积极接拼抢,他就不会说什么。而且马赫的训练要求队员必须要100%努力,而且是持续性的100%,只要你全力以赴地按他的要求去做,他就会肯定你。”这种方式让黄思静在心理上,很放松,但也很有压力,反而鼓励她去追求完美。每晚黄思静都坚持写训练日记,“把马赫的要求、要点和课堂训练内容再过一遍。”因为“马赫很讨厌队员犯同样的错误。”
    中古女篮对抗赛,是黄思静第一次代表中国队打球,他给自己打60分,“第一次代表国家队,特别紧张,刚上场时有些不知所措,所以很多东西没发挥出来,进攻节奏也有些乱。”实际上,这是所有新生亮相的“综合症”,因为过于紧张,又太想表现好,反而会乱了方寸。事实上,她的表现可圈可点,两场比赛每场都有8分的贡献,这对一个新人来说,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如今黄思静在国家队训练生活快两个月了,对这个集体她有着特别的情感,“很喜欢这支球队,虽然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但大家很团结,大姐姐们都很照顾我,训练中有什么事情都会帮助我。”为了能在国家队有一席之地,黄思静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队里的大姐姐们是我超越的目标,我虽然内外线技术都有,但样样不精。我希望把每一个动作做好,希望从程凤身上学到她的拼抢和积极性,特别是她突破时的那种狠和利落劲;学习高颂投篮的果断,她的篮下技术比我运用得好;我更想学露雯的攻击性和她的拼劲,她的作风和技术特点都很优秀,我想学习她,更想超越她。”
    黄思静说的这几名选手,都是国家队3、4号位的佼佼者,如果她把这些人的技术集为一身,黄思静将会变成这一位置上的王者。

(孙秋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