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国家队征战亚锦赛 “大杨”为愿望奋斗
杨衡瑜在中国女篮新一代中锋中个子不是最高的,1.93米的身高没有高过孙梦然和黄红玭,但她是年龄最小的,今年才20岁,最突出的特点是具备中锋必备的好身材,而且肌肉力量好,在篮下有很好的对抗能力,很像原来很会运用身体的国手陈晓丽,但杨衡瑜比不了陈晓丽的却是篮下技术和经验,特别是用身体要位的技巧。
梳着小寸头的杨衡瑜十分豪爽,性格有些像男孩子,平日里总是大大咧咧的,不愿与他人计效,再加上她个子高大,大家都喜欢叫她“大杨”。
大多数人都以为大杨是山东人,因为她是从山东队冒头的,但实际上她却是湖北人,只因她妈妈过去在山东队打球,因而在她提出学打篮球后,妈妈在2009年把她送到山东队纪敏尚的手下。或许是因为起步较晚的原因,大杨告诉记者,她的篮球基础不是很好,很多技术都差得很远,但她天生就有一副中锋身板,这让个人技术略显粗糙的她很快就有了在国字号队伍中的升级,到山东队后不入她就进入了国少,之后是国青、国奥,最后终于在2015年首度推开了中国女篮集训队的大门。
或许是杨衡瑜的成长道路太过顺利,在中国女篮她遭遇了很大的挑战。从师马赫后,她发现国家队的攻防体系非常讲究,战术套路丰富,各种攻防细节让这名新生一时难以全面消化,“地方队的攻防相对简单,套路不像国家队那样多,有时一打起来,特别是上‘组合拳’的时候就有些乱了。”但马赫讲的她却都能理解,而且记得非常清楚。往往这时,她会责怪自己,“我怎么又忘了,怎么又让教练说了”。实际上,这是菜鸟的通病,与她的经验和球场阅历以及阅读比赛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为了能让自己的技术变得成熟完美,她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走心,注意力集中,以便很好地去消化马赫的训练内容。
大杨的妈妈过去也是打中锋的,所以在杨衡瑜的成长道路上,妈妈会经常指出她的技术缺陷,用大杨自己的话说,“我妈都快嫌弃死我了,一打电话就会说我的技术。”而且说得最多的就是篮下能力,“因为我总是脚步跟不上,上身动作到位了,但脚下的移动或卡位却跟不上。”
虽然大杨的篮下强攻还可以,但她却很谦虚,说自己“什么都会一些,但什么都不精,只能说还行,离一名优秀的中锋还差得很远。”她说,国家队里有很多榜样,“孙梦然的脚步非常灵活,而且她还很有篮,并且有远投;我和黄红玭属于有身体的运动员,但她比我更宽一些;刘佳岑的经验和篮下技术全面,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杨衡瑜也有其他中锋比不了的地方,最让她感到如鱼得水的是她的力量。“我有的是劲,所以体能训练我能做得非常好。我现在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利用我自己的身体,在篮下抢夺位置,发挥作用。”
本年度,杨衡瑜最大的心愿有两个,一是能最后留下来,继续从师马赫;二是代表国家队去打亚锦赛。如果是这样,这也将是她第一次以国家女篮的身份参加国际比赛,更何况这是争夺奥运入场券的比赛。为了迎接这一天,杨瑜衡要求自己加练,“练篮下技术,练我的脚步,练习投篮。”总之,练习一切她认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