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不再冷 借世界杯东风全面提升

    加拿大女足世界杯的良好表现,让中国女足重新受到全国的空前关注。但随着世界杯落幕,大众对女足的关注热度如何维持?为此,中国足协女子部主任陆煜给出的答案是“借东风”全面提升中国女足综合实力。
    中国女足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世界杯结束了,但国内女超、女甲联赛即将在本周末重燃战火。“我们觉得应该借世界杯这个东风继续做好联赛的宣传和推广,近日女超联赛的合作伙伴乐视和央视已经做出相应的宣传方案和计划,乐视还邀请到刚从世界杯回国的国家队队员王飞、李冬娜、刘杉杉等5名球员前往北戴河进行一个女超联赛宣传片的摄制工作。”陆煜告诉记者,世界杯期间很多女足俱乐部、各地体育局以及很多企业都纷纷表态要支持女足的发展,足协女子部接下来的工作要力求延续这样的势头,来寻求全社会对女足的持续关心和支持。
    中国足协女子部恢复成立以来,按照女足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工作重点放在设计国家队建制、女足青训体系和联赛等内容上,为此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国家队方面,我们今年中国足协首批正式建制了一支U14国字号队伍,公开招聘了教练员郑茂梅,前期在香河打了东亚杯比赛拿到亚军。U14的队伍将长期设置下去,这样一来中国女足的国字号队伍就由国家队、国青队以及分别由高红带队的U16和郑茂梅带队的U14两支国少队组成,国字号队伍进一步完善了。”
    在竞赛设置方面,首先国内女足联赛在原有基础上分级了女超、女甲,第一次实现了主客场淘汰赛制,各地重视程度增加,竞赛质量也提高了。除联赛外,成年女足队伍还有锦标赛、足协杯可以打。其次U18、U16、U14年龄段都有各自的比赛,今年还新增加了U13年龄段的全国比赛。“我们希望在U16以下慢慢实现单年龄段设置,以后U16、15、14、13都会有全国赛事。今年我们第一次设置了U13五人制锦标赛,这些都是在搭建青少年竞赛体系,U12我们也有全国的精英训练营,和校园足球相结合。我们采取在夏令营中选拔有潜质的女足苗子,把好苗子挑出来放到U13中。”
    不仅是全面完善U系列青训体系,中国足协女子部已经将培养计划延展到更小年龄段的好苗子,目标是为各级国家队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提供保障。“这个部分我们希望与高校结合来做,现在正与北师大等在洽谈,我们将把全国选拔出的U13、14这样年龄段的好苗子放在一些高校附中或者北体大竞技体校这样的场所,既完成她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接受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专业化的跟踪。我们的设想是像这样的队伍在全国布置8至10个,也就是要与8至10个全国的高校来结合。现在反馈来的信息是很多大学对这个计划非常积极,很愿意把这种国家希望队放在他们的学校里。”陆煜指出这样的体系建设需要用三到五年时间成型,还有很多设想需要落地和实践。“一些细则比如学校提供住宿和教学,我们来派教练员把孩子们相对集中地培训提高,在这个层面上全国可能会有二三百个接受专业训练的队伍,定期我们会把一些希望队组织起来打比赛。因为我们想的是这些孩子如果放到地方的话,可能东南西北一个地方也就一两个,那样很难成气候,训练环境也没法保证高水平,教练员也不是最专业的,保障条件也不是最好的。把这些好苗子通过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选出来集中到在全国有布局的高校,由我们选教练把她们进行集中培训,可以按照全国地理来布局,也可以作为大区队,我们来组织比赛。”
    这些国少的“希望队”倘若能有8到10支,往上再有正式建制的U14、16、18国家队,三到五年之后中国女足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国家队后备人才,这样国字号体系和青训体系就都能建好了。“另外我们还与国际足联合作加强培训力度,现在我们每年都有4个包括教练、医务、管理等在内的培训班,由国际足联派讲师,我们把好的俱乐部和体育局队伍的各类人才集中起来进行培训。”陆煜告诉记者,足协女子部成立近两年来,这些工作都在积极设计和稳步推进。“建设好国字号体系和青训体系,加大师资培训,把竞赛科学合理地设置,这样踏踏实实坚持三到五年,我们重返世界一流的目标应该会很有信心实现。”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