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举求创新 严管理 从队伍建设开始

    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目前中国女举的一大目标。经历了去年国际比赛受挫的重大考验后,这支队伍正逐渐走向成熟。训练改革创新和队伍管理严格,正是中国女举“队伍建设”的突出表现。

延续辉煌靠创新

    5月的全锦赛上,女举国家队重点队员几乎都有成绩上的增长,这是经过一个冬训的改革创新后结出的成果。“冬训一开始首先我们统一思想,对于怎么去创新改革做了大量分析和研讨工作,从运动员、教练员到科医工作人员。其次我们抓训练方法的创新,主体是抓实力,而且我们练的实力一定要可靠。”女举国家队总教练王国新告诉记者,过去对实力的定义可能是一个冬训出一次的高精尖成绩就算作有实力,但这样显然不科学。“出一次成绩很难保证你在比赛中能拿出来,而我们的训练就是为了比赛,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实力上去寻找突破点。按照这样去练,一个冬训下来我们的队员在各个力量基础项目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甚至增长了二三十公斤,这些都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为此运动员、教练员反映都很好。”
    队伍还特别注重抓比赛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实战比赛能力和参赛组织能力。“有些队伍的参赛组织非常粗糙,拿个箱子提着举重服、举重鞋和腰带就去比赛了。而我们强调的是,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各个方面的细节,训练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围绕比赛,为此队伍在冬训过程中特意安排了两次队内测验,我们的目的、思路都非常清楚:因为举重的赛事太少,让运动员走台感受比赛氛围,不一定要举起多好的成绩,但是至少让她们知道这是比赛。如果五六个月没有比赛,还想保证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不可能的,她们根本找不到感觉。”王国新认为,队内测验的形式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行之有效,为此夏训过程中也将组织两次队内测验。
    “从比赛中检查和评估的话,我认为我们的冬训是成功的。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不足的地方,因为毕竟改革创新、方法研究、思想统一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我们还要更多地去磨合。”王国新指出夏训中队伍要把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争取让队员们在训练和比赛能力上再上新台阶。

队风正气靠管理

    队风建设也是女举国家队一直在打造的队伍建设内容。随着更多90后运动员逐渐成为主力,她们将更鲜明的个性特点融入赛场和日常生活中。对教练员来说,需要更多的沟通来加强与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在王国新看来,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有更多的互动和沟通,但在管理上队伍必须强势。
    在采访过程中,女举国家队的一条新规,让记者很受触动。女举国家队在每周唯一一个休息日周日,规定了队员三餐都要列队去食堂吃饭,这条新规甚至得到了总局领导的公开表扬。“其实一般的运动员都不愿意这样做,我也知道。大家一开始并不理解,因为星期天是应该让运动员自由和释放的时候,这是个矛盾。”为此,王国新和国家队教练员积极开导队员,“我跟大家说,按说你每天都可以开心快乐,但是既然选择了要完成你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牺牲和奉献。成功就是有舍才有得,要耐得住寂寞。一个光荣的队伍要延续光荣,来自于对自身的要求,这是事业和目标的需要。”
    为什么星期天队伍要求大家定时三餐?“星期六练得很辛苦,晚上很多人想释放一下,可能一般都两三点才睡,甚至有可能通宵不睡,这样早上肯定不吃早饭,中午起床吃饭也不一定去食堂吃,很有可能到外面吃了,下午又带一点小东西回来吃,晚上又不去食堂吃了。”王国新进一步解释分析道,“这样一天是给运动员精神释放了,但是体能和营养全部没有了,黑色星期一就来了,而且外面的食品很难保证有没有食源性兴奋剂。”想到这一层,大家也理解了这样严格要求的必要性。“全队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大家也都想通了。如果一个礼拜天那样玩了,很有可能带来下周前半周都不在训练状态,然后练两三天又休息了,这样的训练没有效果。”
    吃饭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它能引申出很多队伍管理的学问。一支优秀的团队,管理是一门艺术,因为人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也是最难统一的。“好在我们的团队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队员们也都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大家能统一思想,去认可和执行团队公认的管理要求。”
    中国女举下半年的世锦赛和明年里约奥运会备战任务艰巨,相信这支求创新、严管理的团队能打硬仗,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