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要培养会踢球的医生律师数学家

    在国际视野下审视中国足球发展,有助于思考什么样的实际行动可以闯出一条中国足球发展腾飞之路。“推进和发展校园足球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为中国足球人才奠定根基。今后,我们要培养一大批会踢足球的医生、律师、数学家。”今年暑假,教育部将集中培训5400名足球骨干教师,教一线教师如何上好足球课。这是11日举行的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高峰论坛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达的观点。  
    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足球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举措。本次围绕国际视野下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内外专家汇聚浦江,聚焦各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探讨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法与机制。论坛上,“阳光运动、健康成长”的理念得到各国嘉宾的广泛认同。
    王登峰在论坛上提出,发展校园足球就是为了把金字塔的塔基打牢。在培养的人才中,一定会“冒”出那0.2%有着扎实文化基础的优秀职业运动员,这才是校园足球发展的终极目标。王登峰解读道,发展校园足球的一大愿景,并不是把踢球的孩子全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让孩子爱上足球,享受其中的乐趣,最终成为会踢足球的各方面人才。“孩子对足球有兴趣,中国的足球水平自然会提高。”
    他认为,体育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至16岁的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运动量没达到一定程度,脑细胞的发展将不健全,甚至可能带来智力发展问题。
    王登峰强调,夯实足球的“根基”,首当其冲的是两大核心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搭建丰富的赛事,合理的赛制,并形成严明的赛纪。足球课怎么上,教师是关键。从今年暑假开始,教育部将组织国家级的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培训人数达5400人,“师资培训最大的变化是,过去更多是培训教练员,如今,我们更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老师在体育课上如何教足球。”讲课团队则由国内和国际高水平足球专家组成,也会聘请国外高水平的教师和教练指导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论坛上,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三地还签订了青少年校园足球联盟战略协议,三方将就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长期合作,合作领域涉及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活动交流与合作,校园足球训练营及集训,足球青训专家研讨与交流机制,校园足球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交流与合作,校园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合作、优秀教练员和裁判员互动交流等方面。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