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马报名创纪录重装上阵助力品牌打造

    7月20日,2015年第35届北京马拉松报名结束,根据官方数据,10天的时间内共有63118人完成报名,经过严格审核,61558人符合资格并将进入最后的抽签。这创造了国内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的新纪录。
    根据以往个人比赛成绩,组委会将报名选手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选手23946人,占总人数的38.9%。被确定为精英选手的为1514人,精英选手将不用通过抽签直接获得参赛资格;B类选手8987人,占总人数的14.6%;C类选手28625人,占总人数的46.5%。团队赛共有1861个团队共12096人参与报名,组委会将从中随机抽取300个团队。团队抽签结果将于7月底公布,未中签团队将自动进入第二轮个人抽签环节。
    今年的北京马拉松可谓重装上阵,组委会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新改变和包装,力求进一步打造品牌赛事。首先在比赛日期上,今年的北马定在了9月20日,比往届提前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为了充分做好今年赛事的各项筹备组织工作,最大可能地避免比赛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之前组委会特意向气象部门、环境监测部门征求了意见,从历史气候数据分析,9月份的办赛条件相对优越,2014年9月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级别为17天,无重度及严重污染。9月20日北京的历史平均最低温度为14度,平均最高温度为25度,气温较为适中,适合跑步运动。
    第二个重大改变是,今年的北马将正式进入“全马时代”。“近几年来,中国马拉松赛事日益增多,跑步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大众选手水平普遍提高,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呼唤着一个全马赛事的诞生。北京马拉松是国内马拉松领军赛事,代表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的最高水准。北马向全马赛事、精英赛事发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分管马拉松赛事的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解释说。
    王大卫同时表示:“北马向全马、精英赛事发展,决不意味着大众参与性降低。事实上,这些高水平的全马选手几乎都是普通群众,只是北马的服务人群定位更加面向全马选手、服务范围更加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北京马拉松自1998年开放大众选手报名以来,一直引领着全民健身尤其是跑步运动的发展,在项目设置上也一直遵循着从普及到提高的逻辑。目前国内中短距离路跑赛事产品众多,希望初跑者从其他赛事跑起,具备一定能力后再来挑战全马,北京马拉松的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
    第三,今年的北马将首次设立“团队赛”,为的是适应国内外数量庞大的跑团集体参赛的需求,凸显跑步运动“团队合作”的魅力,增加“团队对抗”的趣味性。赛事承办方中奥路跑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简介绍说,每个团队由5到7人组成,其中至少含1名女选手,这是为了鼓励更多女性参赛。每个团队的前5名选手(至少含1名女性)按设定年龄段计算排名系数(选手所在性别年龄段名次/该性别年龄段完赛总人数),然后将5个系数进行累加,系数最小的团体排名第一。
    第四是重新调整了比赛路线。选手可沿长安街一直向西到新兴桥,向北经过中央电视塔、玉渊潭公园,终点附近则不再进入奥森园区,而是沿着园外更平坦的大路前行,比赛终点依旧设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据了解,调整后的路线囊括了军事博物馆、中央电视塔等更多的城市路标,沿途风景更加优美。比赛路线也更加平坦,有利于选手创造好成绩。最为重要的是这也解决了奥森公园园区封闭、道路弯曲环绕的弊端,有利于开展紧急救援,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让选手在比赛最后阶段获得更好的体验。
    第五,为纪念北京马拉松35周年,今年组委会特别推出精美镶足金奖牌致意跑者,全马完赛者即可获得一枚。这是北马历史上第一枚镶有真金的奖牌,见证完赛选手的荣誉。完赛奖牌以天安门城楼为背景,将历史悠久的城楼与充满现代设计的鸟巢融入其中,极具文化特征及代表性,充满北京特色,流畅的“祥云”线条演绎马拉松跑道,寄予健儿们以传统文化为起步点,让赛事突显中华文化,而足金的点缀让赛事更显尊贵。
    在其他部分细节方面,组委会也进行了微调。比如选手报名年龄不再设定上限,将关门时间人性化地延长了15分钟,增设了22.5公里和35公里处两个能量补给站,增设移动AED医疗救援服务等。另外,今年还将采用回收芯片换取完赛奖牌的方式,所以参赛选手们要在比赛过程中妥善保存好比赛芯片。

梓晗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