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未来发展需要——做强品牌夯实基础

    在近日举办的2015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期间,还举办了全国武术散打工作座谈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相关主要负责人,赛事裁判员委员会、教练员委员会成员等参加了座谈。与会者积极建言献策,就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进行沟通和交流。记者在比赛期间采访了此次比赛仲裁委员会主任朱瑞琪、总裁判长刘玉福,他们就散打的未来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自由搏击、泰拳、MMA等赛事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然也成为与散打抢夺观众的强劲“对手”。“散打和进入国内喷发式的国外赛事不同,目前仍缺少宣传,没有包装,缺少与市场的结合。现在散打的品牌已经打响了,如何让比赛更加激烈、刺激,如何更好地挖掘赛事内容,将赛事做大做强,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刘玉福说。
    面对激烈的竞争,朱瑞琪认为,散打同样应走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赛事和明星。要在专业化的竞技散打领域树立品牌,也要在职业化、商业化的赛事中树立形象,“两条腿一起走”。这样散打才能发展得更快。
    与此同时,夯实基础同样重要。朱瑞琪说,竞技武术散打应按照不同的水平、层次与参与目的等,进行分类发展,如学校散打、大众散打等。“只有基础牢了、广了,尖子才能出来,没有根就发展不了。中国武术散打梦不是靠几块金牌实现的,应是全面发展的,这样中国武术散打梦才能做得更美。”朱瑞琪感慨道。
    朱瑞琪以武校为例讲述了基层发展散打的难处。他说,当前国内武校多,但是面临着发展瓶颈。武校过去解决了留守儿童等问题,那时候家长愿意送孩子进武校。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免费,而武校依旧收费,很多家长便不愿意送孩子进武校。武校在学习、练功、管理等方面都要超越普通学校才能有发展。另一方面,就业出路通畅也是十分重要的。上大学、考取体育类院校等需要运动员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全国比赛通一级,省级比赛通二级。像一些散打发展好的省份,一个级别就五六十人,与发展落后的省份相比竞争过于激烈。武校培养了很多运动员,而其中大部分运动员通不了级,造成上武校没用、没有再发展机会的结果。建议开展更多的针对“武术之乡”、武术馆校等能通二级的比赛,同时给予发展好的地区更多名额,为散打运动员提供更通畅的出路。
    “现在的青少年缺少武德精神,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下一步应让武术更好地走进学校,通过武德教育,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刘玉福说,这样既夯实了武术的群众基础,也提升了青少年体质。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