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短道队新赛季将继续打牢基础

    初秋的北京,寒意渐近,位于北京首都体育馆的短道速滑训练馆内,中国短道队正在火热开练,主教练李琰穿着红色羽绒服,在里圈滑行,运动员们在外圈呼啸而过,一圈一圈,一遍一遍,唯有如此积累,才有赛场上的激动与兴奋。
    “前段时间训练还是不错的,短道队有这么多年的传统,队员表现都特别好,老队员保持着过去的习惯,年轻队员也非常努力。”李琰特别谈到了四个15、16岁的带训小孩,从7月份进队至今,几个月里虽然不能够跟上全部,但进步非常大。
    “队伍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周洋、范可新等参加过冬奥会的选手仍表现出极强的好胜心。”在教练和领导眼中、口中,两届冬奥会冠军得主周洋绝对称得上是榜样,只要伤病情况不严重,她一定会不打折扣地完成全部训练,为小孩子做足了表率。
    “队伍就是这样,每四年一个周期,需要建设梯队人才。有人退役,有人成长,每年都会有新老交替在进行。今年有一些年轻队员进来,这些孩子是从全国选拔来的,经过省队的介绍,和教练的观察,他们来到国家之后都做得非常好,努力程度都非常强烈,再加上有周洋等老队员的表率,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促进,希望这一两年内能跟上国家队的节奏。”
    这个赛季,对于短道速滑队而言时间安排相当紧密,前段时间经历了昆明、盐湖城以及本阶段的首体集中训练之后,队伍很快就会出现在各大赛场上,首先是全国冬季运动员资格赛,随后便是世界杯第一、二站以及邀请赛,三四站世界杯结束后队伍将回到省队合练备战全国冬运会,回归一周后便是第五、第六站世界杯与世锦赛等赛事的考验。
    每一场比赛之间,留给队伍的时间都只是一周两周的间隔,没有办法全面系统地训练,对此,李琰也深感时间不足,但信心与目标却没有丝毫减弱。
    “世界比赛很快就要打了,目前我们还没有确定名单,但我们有自己的目标,本赛季的六站世界杯也会像去年一样,尽可能地多给队员机会,在具备水准的选手当中尽量多换人。当然,如果运动员能力储备不够的话,带出去打比赛也没有意义。”
    至于赛季当中安排的全国冬运会,作为全国最大规模和级别的冬季项目赛事,各个省市都比较重视,运动员也非常期待为省市做点贡献,因此,国家队也必须安排队员回省合练、磨合阵容。这样就显得时间更为紧张了。
    “时间安排如此紧密,导致国家队的训练时间比较紧张,没有系统性,但就像我在盐湖城告诉队员的那样,条件就是如此,我只能接受这个时间表,在这个基础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个挑战,挺好玩的。”
    从都灵冬奥会之后回国执教,到温哥华、索契连续取得好成绩,李琰对于自己的执教理念也在探究进步当中,一个显著的表现是,她在本周期内更为关注运动员“不穿冰刀”的时候,也就是训练、比赛之外。
    “06年回来,当时就想着出成绩,把训练搞好,自己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方面。这几年运动员成绩越来越好,我也意识他们的内在、深度等方面越来越好,我感觉孩子们越来越有自我,除了训练、比赛之外,他们的思维活动我们也应该知道,了解他们‘不穿冰刀’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其实每个人真的不一样,有的队员口才好得不得了,有的队员思想深度非常深,通过队里的演讲啊,培训学习什么的,让我对他们的另一面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李琰表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其基本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尤其出去比赛,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和先锋,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总之,李琰对于队伍和孩子们整个夏季的表现非常满意,“这个赛季的目标还是要打好基础。但不是简单地说拿多少金牌、奖牌,我认为在这里的每个队员,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目标,并且是不同的,我也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朝着各自的目标在努力,有进步。”

(王向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