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崇信职业化欠明智年轻队员仍需呵护

    “单飞”是中国网球最近几年的热门词汇,李娜的成功更是将“职业化”捧上了神坛。
    客观来说,网球运动强调个性的特点确实决定了运动员适合走职业化道路。但是,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一刀切”地盲目崇信职业化却并非明智之举,特别是对于刚刚出道的“小花”、“小草”们来说,仍然非常需要举国体制的呵护。
    在福州青运会的网球赛场上,代表云南曲靖队参赛的刘瀚涛显得有些孤独,因为整个队伍只有他一名运动员。初学网球时,刘瀚涛走的是“单飞”模式,也就是由自己的家庭负责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开销,这位小将告诉记者,当时他的父母每周要为他在网球上花费近千元左右,一年下来要有五六万的支出。这对于他们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那时候只要出去比赛,就要精打细算,吃饭、住酒店能省就省。而且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搞定。”后来,刘瀚涛被云南省队相中,进入了专业队的保障体系。这一下子就给他和家庭减轻了负担,“虽然在省队你要凭借自己的成绩说话,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报销比例,但总的来说,在这个大家庭中,我的后顾之忧少了很多。”
    代表东道主福州参赛的男单4号种子吕成泽与刘瀚涛一样,8岁开始自费学习网球,13岁时去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地中海网球学院深造。在这样的模式下,他可以更多地参加国际比赛,但同样面临负担较重的问题。两年前,他回到国内选择签约成为福建省队的一名运动员,“现在参加国内比赛,自己基本上不用承担费用,出国比赛福建队也会解决一部分,而且省队在医疗、训练等后勤保障方面都非常不错。另外,来到省队之后,有一大帮队友会每天陪我训练,比赛时会为我加油,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后来这些就成了我前进的动力。”
    男单头号种子吴易昺在赛场上备受关注,这位16岁的小将堪称“根正苗红”,从开始就走了一条中国运动员的传统之路。8岁时入选浙江省网球队的他,一直在举国体制的保障下成长。“浙江队无论在经费还是精神上都给了我巨大的支持,有机会就会让我出国参赛,今年我多半的比赛是在国外参加的。队里还给我们聘请了一名西班牙外教,外教在细节要求上很精确,对我技术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们也有专业的体能教练和医疗保障,正是在团队的支持下,我才能打到今天的高度。”
    作为中国男子网坛上曾经的头号人物,曾少昡在本届青运会上担任南京女队的主教练,他所带的两位队员任嘉琪和曹思齐是女单的头号种子和三号种子。曾少昡认为,外界对职业化要有正确的理解才行,“所谓的职业化,要求运动员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网球是一项‘烧钱’的运动,训练、比赛、请教练、请陪练,包括吃穿住行都要产生巨大的开销,别说很少有小队员的家庭能达到这种水平,即便达到了,恐怕也很难长久坚持下来。然而如果进入省市队甚至更高的国家队,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李娜是职业化的范例,但是她在刚开始打基础的时候也是经过举国体制培养的。”
    所以,举国体制仍然是培养年轻网球运动员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他们今后走向职业化的基石。当然,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举国体制也要融入更多符合发展需要的新元素。比如,各省市队已经不再闭关自守,而是选择将运动员更多送到国外参加高水平赛事。与此同时,大家也在积极地引进高水平的外教。记者注意到,本次青运会上,包括福州队、重庆江北区队、杭州队、南昌队等都有外教助阵。另外,省市队的分工也像职业化团队一样越来越细。吴易昺就告诉记者,现在专业队对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作为一名身材瘦小、体质较弱的运动员,他之所以能够承受住高强度高频率的比赛,并且打到世界前30之内,就跟体能和康复训练密不可分。而国内劲旅江苏队更是在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他们已经开始和俱乐部合作,将一些有潜力的小队员送到俱乐部训练,任嘉琪和曹思齐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本次比赛,两位队员都是女单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