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超2015之二“小”球队左右大格局

    中超联赛终了,五连冠的广州恒大无疑是为人瞩目的焦点。烧钱时代的中超,恒大和上港等土豪、新贵不仅已成旗帜,还是其他俱乐部效仿的典范。然而,烧得起钱的俱乐部只是少数,不少经济实力略逊的俱乐部另辟蹊径依旧小本经营,但也活得潇洒,成就了大格局。他们虽然不是中超的宠儿,却是联赛的中坚。
    联赛之初,谁也没想到贵州人和会降级。在人们心中,两匹升班马以及河南建业似乎是降级热门。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几支球队不仅提前保级,而且在排名上都有突破,当富力这样的土豪不得不中途换帅且一直为保级疲于奔命时,他们早就优哉游哉坐山观虎,或者成为左右某些球队降级命运的判官。如此格局,谁人能料?
    无论是重庆力帆、河南建业,还是石家庄永昌,都是开创了大格局的中小俱乐部的代表。当然,冲超之后的永昌虽然增加了投入,但仍无法同恒大、上港相提并论。重庆力帆本赛季几乎因为转让问题差点无缘联赛,上赛季勉强保级的建业本赛季也没在外援身上砸多少钱。这几支球队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
    这三支球队中,排在第五位的建业成绩最好,发挥也最稳定,且获得“巨人杀手”的称号,成为他刀下之鬼的除了山东鲁能,还有本赛季的冠军广州恒大,这也是恒大本赛季输掉的唯一一场比赛。
    一度主场不败的石家庄永昌也几乎惊艳到底,曾先后阻击了争冠集团中的国安和上港,间接帮助恒大登上了冠军领奖台,虽然最终排名第七,但如果不是最后几轮选择性“放弃”,他们极有可能取代建业成为前四名觊觎者。即便是最不被看好的重庆力帆,最终也排在第八位,要高于富力和辽宁。
    在烧钱已成中超主题词之后,自身定位准确的这些中小球队反而更“斤斤计较”和精打细算,“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他们奉行的原则。无论是选择外援还是教练,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在许多层面上,这几支俱乐部都有相似之处。
    三支球队当中,建业和重庆选择了本土教练,永昌则启用并不知名的外教,不像有些球队动辄就是欧洲和南美大牌,闹到最后空欢喜一场。几位教练扎实的工作给球队打造了极为相似的球风和战术,那就是稳固防守,利用外援打反击。三支球队不仅无一例外地主打五后卫阵型,在锋线担任箭头和攻击手的是或有速度或有冲击力的外援。比如,永昌有穆伦加和隆东;重庆有吉利奥蒂;建业有帕蒂尼奥和伊沃。外援的名气不大,但在各自的战术体系中都发挥了极大作用。相比于吉安和登巴巴这样的大牌外援,穆伦加、伊沃和隆东这样的外援可算是物美价廉的精品。
    打法上不求浮华只求实用,选人上不看虚名只看实力,这些理念成为这几支球队能够稳定发挥的根本。另外,打造良好的主场氛围,发挥“第十二人”的作用,也为他们创造佳绩提供了条件。这三支球队中,建业和永昌都是黄金球市。特别是石家庄永昌的主场,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难怪他们能够12个主场保持不败,而且他们全部15个主场只输了两场球。
    过去一直是主场龙的建业同样保持了这种优良传统,本赛季能够排名第五也同样靠着主场不俗的表现。与永昌一样,他们也只在主场输过两场,却赢下了恒大和鲁能。相对而言,贵州人和本赛季成绩大幅下滑,不仅是因为他们丢失了过往的传统,而且没有更好地利用主场优势也是败因之一。在后期保级的关键时刻,他们竟然主场三连败,为最后降级埋下了祸根。
    这三支球队本赛季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烧钱能够打造出一支冠军球队,但精打细算也能让小球队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大格局。

(孟洪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