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青训改革改变设置从“单年龄段”开始

    上周末,国内所有足球媒体的头条都属于代表亚洲、中国征战世俱杯的恒大,但相比于身处中国足球乃至亚洲足球“金字塔”最顶端的恒大,一条来自“金字塔基”的消息同样值得关注。
    在目前中国足协直属的25个青训中心、青训营以及5个由企业投资、赞助的青训中心、青训营中,队伍组件将打破以往的“双年龄段”设置,而改为“单年龄段”。
    对中国足球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们以往的国少队、国青队、国奥队基本都是采用“双年龄段”模式组队,像我们熟悉的“08之星”,虽然更多球员是1985年出生,但年龄段设置其实是“85、86年龄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为了符合亚足联、国际足联的参赛要求,另外双年龄段组队也能减少地方足协、体育局在投入上的支出。
    但“双年龄段”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首先就是两个年龄段只能组成一支18人的队伍,客观上减少了这两个年龄段接受更少水平教练指导、参加更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另外青年球员成长有其特殊性,一年的年龄差距体现在身体、技术上往往很明显,教练依照自己的考虑一般会选择年龄更大的球员,还是以“08之星”为例,大部分球员都是出生于1985年,而只有少部分球员出生于1986年,这就造成了1986年龄段球员数量的匮乏。当然,对于相应队伍组件来说,无论是1985年出生还是1986年出生,只要完成亚洲比赛、奥运会比赛任务即可,但对于俱乐部、国家队来说,年龄却不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高水平球员,而不是“符合大赛参赛年龄的球员”,队员数量的减少,其实是拉低了球队整体竞争力,让球队年龄结构、竞争性都大打折扣。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曾将青少年培养工作完全交由俱乐部,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俱乐部不可能承担这部分原本由地方体育局、足协担负的工作,也正因如此,我国青训体系才面临全面崩塌的局面。关键时刻,“全运战略”、“奥运战略”发挥了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作用,尤其是山东全运会增设足球项目青少年组、增加足球项目金牌权重之后,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基础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迹象。可即便如此,相比于国外健康、科学的青训体系,我国的青训体系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双年龄段”设置,这也是公认的中国足球发展停滞的原因之一。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足协都曾尝试改变“双年龄段”的模式,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全面推开、施行。而在刚刚启动的青训中心、青训营项目中改“双年龄段”为“单年龄段”,可谓一种开创性、革命性的变革,可以让中国足球正本清源,真正从基础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
    “单年龄段”即每个年龄都设置一支队伍,比如95年龄段的10岁队伍、96年龄段的11岁队伍、97年龄段的12岁队伍。这样即便将来地方体育局、足协仍有青运会、全运会的比赛任务,选材面可以扩大到两个年龄段,而不是以前的一个年龄段的18人,而是至少有36人,明显提升了基数,增加了高水平人才涌现的可能性;另外每个年龄段的队伍都接受训练也让地方体育局、足协不必从基础做起,而是可以站在一定高度上培养孩子,提升队伍水平、带动中国足球青少年层面水平整体发展。
    或许,征战世俱杯的恒大是中国足球的“面子”,但想要真正实现进步、腾飞,还是要先从青训这样的“里子”做起。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