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关键球与判罚“回放”还要自身硬

    应该承认,引入对于关键球、关键判罚的回放技术、允许教练员申请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回放是我国职业篮球联赛进步的表现,这也与国际篮联的规则精神相符。但如何更好地使用回放,如何让回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还有需要讨论、完善的空间。
    一方面,是双方教练员、球员对于回放技术的态度。中国篮协规定,在遇到诸如最后时刻的出界、24秒、8秒、犯规、比赛时间、斗殴等情况时,教练可以申请进行视频回放。此举的初衷无疑是为了保护比赛的公正性、增加裁判判罚的权威性,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回放时双方教练员都会围在回放显示器前指指点点,这哪里是增加裁判的权威?分明是让教练有了进一步挑战裁判权威的机会。而无论是在NBA还是网球赛场上,回放的参与者、判断者都是裁判,运动员、教练员能做的,只是等待裁判对回放进行进一步判罚。
    另一方面,相比于NBA和网球比赛,国内现有的硬件条件是否真的能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尚不可知,以网球为例,是通过搭设在球场上方的摄像头将球路转化成电子信号得以展现,一目了然,但篮球比赛本身参与的人就多,如果摄像头、摄像机位不够,很有可能会产生“死角”,不可能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判罚进行清晰的呈现。或许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篮协在制定回放规则时,也提出如果回放无法反映清楚实际情况,则按照裁判原有判罚,教练保留申请回放的机会。回放技术是为了让联赛更公平、更准确,但公平、准确的前提是过硬的技术手段,这点都无法保证,公平、准确将只是空中楼阁。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对于回放自身的权威性还是保证回放权威性的技术保证来说,“硬气”都是必须的,如果回放一次次成为闹剧,成为各方面进一步质疑裁判、比赛的口实,那回放技术的存在都将变得失去意义。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