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拉力赛之思考赢外国车手为何成新闻

    北汽绅宝拉力车队的王翔杀进前二,立马在拉力圈里炸开了锅。有说抄近道的,有说轮胎钉子不符合规定的……赛会接到了相关投诉,但最后认定成绩有效。
    2015年中国汽车拉力赛CRC鸡西收官站已曲终人散,但相关质疑仍在继续,其核心潜台词是:凭什么他会比外援车手还快。王翔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谈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在冰雪赛道上的驾驶,我比在场的所有车手都强;二、阿特金森(一汽-大众外援)第二天很快,但他在第一天车有问题,这也是我赢他的主要原因;车有问题也是比赛的一部分,我也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三、马克(斯巴鲁外援)的冰雪技术我认为还不够好,关键问题是他的轮胎比我差得太多,抓地力不够就不要讲冰雪技术,再好的技术也没用。
    2003年杭州风行车队首次出现在CRC上海揭幕站时,我采访过车队老板兼赛手、“兼跑堂”的王翔。此后车队风生水起,“兼跑堂”的王翔成了拱着大牌车队跑的“鲶鱼”。名声大了,接触少了,但我一直在背后观察“兼跑堂”的表现。以他精于短道,活跃于漂移、拉力、越野赛的多栖表现,持续三年在东北冰天雪地里举办赛员培训班的资历,在鸡西冰雪赛上杀入前三,他应该有这个实力。
    好奇者不解的是:为什么战胜外援车手会成为新闻?因为这样的机会真不多。
    中国汽车拉力赛(简称CRC)是从2000年开始起步的,外援有限引入政策则始于2004年。从2004年到现在,CRC12年共进行了62站比赛,中国车手硬碰硬拿下全场冠军的屈指可数,进入前三的也超不过20次。
    毋庸置疑,扮演“启蒙者”的拉力赛,对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出现的一些现象引人深思。
    现象一,为什么比赛“热得快冷得也快”?CRC冰雪拉力赛今年首次在黑龙江鸡西市的兴凯湖冰面上进行,吸引了当地四方乡邻驱车赶往赛地观战,结果造成行驶路段、赛道大堵塞。赛会组织者不得不取消第一天后半段的比赛。到第二天,记者再奔赴赛地采访时,兴凯湖环湖公路再也不见大排长龙的车阵,赛道上的观众也是屈指可数。在其它举办地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头一年万人空巷,举办三、四年后赛道上的观众就门可罗雀。原因除了有当地政府加强赛道严控管理外,赛事本身就没有问题?
    现象二,为什么维修区越来越安静。过去有“红河、百灵、斯巴鲁、万宇”四大豪门争强斗狠时,驻扎维修区的各支车队暗自叫劲,甚至发展到互派暗哨,捋胳膊挽袖子、揭门帘说理的时候。现在比赛第一阶段一结束,收拾东西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垃圾时间在增多。
    现象三,低水平竞争,恶性投诉在增加。大伙都盯着自己小圈子里的几个对手,今天你说我挡风玻璃不是原厂的,明天我投诉你赛车尾翼是违规改装的。不管有效没效,先恶心你再说。
    比赛一结束,各个车队弹冠相庆,都放礼花,旁边看热闹的搞不清:谁是冠军?没错,拉力赛有全场,也有组别第一。既然颁奖台都是老外唱主角,大伙盯得都是与自己组别有关的几个对手,与老外差距再大又与我何干?!
    记得2008年邵武站,“拉力神童”刘曹冬第三次捧得年度车手冠军奖杯时。我曾问过“拉力神童”:徐浪走后,你似乎是在看后面对手制定比赛策略,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样向外援发出冲击?
    刘曹冬大吐苦水:何曾不想!可那样做赛会也不会给你奖励积分,连带还会影响车队整体部署。国内比赛场次太少,想抽时间到国外比赛,可我们的赛历老在变,弄得我找赞助、筹备国外比赛总定不下来。
    “19岁那年我获得第一个年度总冠军奖杯,有媒体问我:你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我说最大希望能像我的好友、澳大利亚车手阿特金森那样成为WRC的职业车手?可老这样比下去,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
    现如今,两位中国的优秀拉力车手都已抱憾而去,这样的遗憾但愿少些、再少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