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水平将无缘北京冬奥会 中国男子冰球尚需阔步前行

  29日,十三冬男子冰球比赛进行了最后一天决赛争夺,哈尔滨与齐齐哈尔强强对抗精彩激烈,但承德、佳木斯三四名的两支队伍则略显不足。五名到八名的队伍呼伦贝尔、上海、乌鲁木齐、前卫更是差距较大,不是二线队伍就是业余队伍。面临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的任务,中国男子冰球仍需阔步前行。
     共有八支队伍出现在男子冰球的赛场上,其中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为传统强队,齐齐哈尔势头不错,“经过几年亚洲冰球联赛的洗礼,齐齐哈尔队的实力个人技术,速度,都高出其他队伍。而哈尔滨队之前实力更为突出。”国家冰球队领队于天德认为,两支强队各有千秋。
     但放眼十三冬,能与这两支队伍打起比赛的队伍还几乎没有,“对于冰球比赛来说,打出十来个球的差距就应该算是无效比赛了,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这种比分。”于天德说,但是这样的局面也是无法掌控的,承德队平均年龄只有18、19岁,比赛场次和年龄都不够与成年运动员对抗。
     从十三冬的赛场上,基本可以代表中国冰球运动发展格局,于天德评价说,“专业队与业余队体系泾渭分明,前四名是专业队,后面是业余队或者二线队,前卫队和上海队都是业余参加训练,赛后能不能坚持都不好说。”
     而在国际层面上,冰球运动早已发展成为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一项运动,本来职业与专业就有一定的差距,而现在我们还停留在专业与业余共存的阶段,落后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对于冰球运动来说,不是打多少年,而是要看打了多少场次,如果没有一百场以上的场次,运动员在赛场上甚至都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于天德说。而中国开展冰球的队伍减少,比赛自然不多。
     此外,伴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迅速发展,冰雪人才分流现象也很明显,有不少冰球运动员看不到希望之后,就选择去俱乐部担当教练。
     “从第一届全国冬运会,也就是1959年开始,我们就设置了冰球比赛。但直到现在,57年过去了,我们的冰球发展并不乐观。”于天德感慨道。
     近十年来,中国冰球也试图做出各种尝试,诸如引进亚洲冰球联赛、积极参赛、办赛等等,不断地让中国队与世界接近,但目前看还没有找到真正解决的办法。
     六年后,中国男子冰球将迎来2022年冬奥会的洗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男子冰球队必须具备参赛水平,“按照目前的水平和发展趋势看,参加2022年冬奥会是肯定不够的。我们下一步要解放思想,引进社会资金和力量,有步骤地去发展冰球运动,争取能够站到冬奥会的赛场上,且具备与对手接近的实力。”于天德表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