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迎来变革契机——中国女排联赛综述

  2015-2016中国女排联赛30日落下战幕,虽然本赛季女排联赛在开赛之初面临着缺少冠名、各队自谋装备等不利因素,但在为期三个月的争夺中,本届女排联赛呈现出较以往十余届女排联赛罕见的激烈竞争和火爆场面。在联赛硝烟渐散之后,不免带给我们更多思索:中国女排联赛是否已经迎来了变革契机。
    本届女排联赛在开赛前一度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其中最大的一个方面莫过于因赞助商的问题,本届女排联赛在没有冠名和装备赞助的情况下拉开战幕。然而在联赛开始后,冠名并没有成为阻碍本届联赛进行推广、宣传的短板,在自筹装备的情况下,各地方俱乐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诸如上海东浩兰生、四川等俱乐部选择了国际知名品牌装备,福建阳光城、山东体彩等富有设计感和地方特色的新颖球衣更是让球迷眼前一亮。虽然未来各队统一装备品牌可能仍将会是中国排球联赛推广经营方面的一个指导思想,但本届联赛中各队百花齐放的装备所带来的高人气和高俱乐部辨识度对于联赛宣传及市场推广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希望中国排协未来在联赛装备选用方面也能够借鉴本届联赛的经验,即便统一装备赞助品牌,也要避免再出现各参赛俱乐部球衣款式、颜色千篇一律的情况。
    本赛季女排联赛各俱乐部在外援引进方面的投入也再创新高。在12支参赛队中,共有天津、上海、北京、福建、四川、云南六队引进了14名外援,引援俱乐部数量首次达到参赛队的半数,其中北京汽车俱乐部还引进了泰国籍主教练加提蓬。在高水平外援的加盟下,竞争格外激烈。小组赛、循环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共119场比赛中,打满五局的场次达到28场,接近总场次的四分之一。其中半决赛八一对天津、上海对江苏这四队的捉对厮杀恰恰出现在引援俱乐部与本土国手大户俱乐部之间,最终两组半决赛均打满五场,且第五场均打满五局,开创了女排联赛的纪录,也让联赛的火爆程度上了一个新台阶。
    即便外援表现抢眼,但本赛季女排联赛仍然是年轻国手们展现自己的舞台,其中江苏小将张常宁在联赛得分、扣球、发球三项单项技术排名中均名列榜首,刘晏含、袁心玥、颜妮、王云蕗、刘晓彤、曾春蕾、林莉、陈展等新老国手也都在不同的技术榜上名列前茅,且在各自俱乐部承担着核心骨干力量,这些世界冠军级选手用她们的表现证明了中国女排联赛整体水平在世界上属于一流水准,也是培养世界冠军的沃土,自然,大家也都对因在联赛中表现抢眼的国家队新人许若亚、龚翔宇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国家大力扶持推广体育产业的宏观大背景下,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已然卖出了五年8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版权,CBA联赛的估价也被圈内人看好具备与中超比肩的潜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排球联赛的真实价值究竟有多少,如何在市场化进程中体现出其具有的价值,是所有中国排球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作为中国排球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富有价值的部分,中国女排联赛在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的这个赛季克服了重重困难,重新赢得了球迷,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对于走到十字路口的中国排球联赛而言是谋求变革与发展的良好契机,如何借此契机让我们自己的联赛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主动权其实一直掌握在中国排球人自己的手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