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冠军马建超:从黑马成长为太极国手

马建超

  他是央视春晚《行云流水》节目中那个气定神闲、挥洒自如的武者;他是电影《功夫世家》中那个看似懦弱却深藏不露的男主角;他还是训练房中挥汗如雨、武术赛场上拼搏不息、永不言败的一名运动员。
     他就是第1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剑冠军马建超,生于1987年的他,在不到30岁的生命里已拥有20多年的武龄。而一般来说,最容易找到他的地方就是训练房。但问他这种生活是不是太过枯燥乏味,他都是说:“如果连这点都忍受不了,一定不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很难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养成独立坚强性格

     马建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是清洁工人,这样的家庭背景也让他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
     母亲的工作很辛苦,几乎每天天不亮就会离开家,一脸倦容才回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对马建超的悉心照料和严格要求。马建超7岁开始习武,无论寒暑母亲都会往来接送。有一年冬天大雪过后,街道上汽车都难以行使,但母亲却坚持用自行车推着马建超艰难地挪到了训练馆,在到达后,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来训练,当时连教练也被感动了。
     虽然习武很苦,但马建超并没有丝毫埋怨母亲送他去学武,随着练武经历的日渐积累,他逐渐体悟到武术的魅力所在。习武之路也并非坦途,到处充满荆棘,但母亲身上的那种坚强意志始终陪伴着马建超,让他从不懈怠。

十运会上一匹黑马

     由于武术项目暂时还不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所以全国运动会成为竞技武术健儿们崭露头角的最大武台。2005年是全运年,当时刚满18岁的马建超虽然在一些省级比赛中已有所斩获,但全运会领奖台对他却似乎是遥远的。
     此时的马建超根本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展示好自己,保证难度动作不失误就是最大的成功。赛前,马建超和队友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大家都很疲劳,但他却在每天训练课结束后还独自在训练房“加餐”,这时就是儿时养成的坚韧性格在支撑着他。
     就是这股韧劲儿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他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中一鸣惊人,不仅顺利晋级决赛,而且其流畅大气的动作、飘逸轻灵的身姿和稳扎稳打的难度迅速赢得了裁判员的认可,从诸多新老运动员中间脱颖而出,成为赛场上杀出的一匹黑马。
     虽然在决赛中马建超只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但对于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言,却打出了名气、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河南太极拳的风骨。   

太极拳与舞台的联姻

     十运会的出色表现和之后几次比赛的良好发挥,让马建超于2006年开始进入国家武术集训队,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央视春晚的“姻缘”也不期而至。
     当时负责春晚杂技舞美的导演在观看了马建超和队友的训练后决定将太极拳与舞蹈相结合,编排一个武舞,这个想法也成就了日后春晚《行云流水》的经典。
     作为全球华人的“年夜饭”,央视春晚汇聚了大批精英人物、精品节目,对于一个武术运动员来说,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向亿万观众展现太极拳的魅力实属不易。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马建超都会如数家珍地谈起在中央电视台排练时的苦乐,他说:“那时光顾兴奋了,感觉梦里的场景一下子跳到了现实中……实实在在发生了。”
     2007年央视春晚的《行云流水》成功地将舞美与武术结合,节目播出后,也带动起一股学习太极拳的“热潮”,很多过去对太极拳了解甚少,甚至认为太极拳就是“老年健身操”的年轻人也开始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马建超这个名字也迅速被很多网友所熟知。

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高处不胜寒,随着马建超成绩的稳步提升和太极拳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他投注了关注的目光,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此时,他已被视为十一运河南省武术套路项目最有夺金希望的种子选手。虽然训练还是依旧刻苦,但因角色转变而产生的变化是微妙而深刻的。马建超当时的训练日记里时常蹦出的尽是这样的字眼:“我感觉心情烦躁,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调整心态;做难度动作时感觉身体很散、劲聚不到一块儿去,我有些惧怕……”
     当时内心的畏惧和躯体的疲劳感受他仍然记忆犹新。
     十一运的失败是惨痛的,马建超只获得了太极拳、剑的全能第8名。但这次比赛的强烈打击并没有击败他、摧毁他,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蜕变后完成了一次化蛹成蝶的转变。   

不断内化武出真我

     在一次次的人生磨砺中,马建超对武术的体悟也在不断深入、不断内化中。
     在广东卫视举办的功夫选秀《武动亚洲功夫达人秀》节目中,马建超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示的是很具原创性的节目——《书韵》,他将太极拳和书法艺术的古典美融合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为了能体味书法与太极拳的共同魅力,马建超还专门向一位书法老师学习,苦练数月书法。
     每当谈到自己走过的习武岁月,马建超总会提到感恩之心,他说,“我现在的成就从来离不开那些真心帮助我的朋友、离不开真诚教导我的老师、离不开我的母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更离不开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
     为了向母亲致敬,他在《功夫达人秀》的10强突围赛中扮演了一名手持大扫帚的清洁工人,仿佛对他挚爱的母亲说:“我是清洁工人的儿子,但我以此为荣,并会让您为我而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