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成长挑大梁——戴卿尧展现核心气质

  上海金色年华男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主场两连胜。球队主攻,24周岁的戴卿尧,两场出色、稳定的发挥,展现出核心气质,成为球队获胜的关键人物。
     在2月16日男排联赛决赛首回合戴卿尧成为表现最耀眼的球星。他全场发扣拦俱佳,独得24分,成为全场得分王。上海队更是在他的带动下打出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Best”是主帅沈琼在赛后对他的赞誉。4天之后,2月20日的决赛第二回合,虽然没有再次拿到最高分,但11分的成绩,依旧是两队本土球员中最高的。
     身高2.05米的戴卿尧手臂很长,小时候练过游泳,因此被球迷和队友亲切地称为“带鱼”。良好的身体条件,让王健、吕宁馨、沈琼等历任上海队主教练都很看好。如今的“带鱼”已经成为上海队的核心,但在三个赛季之前,他让教练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感受。
     2008年开始,戴卿尧先后入选国少队和国青队,分别参加了亚少赛和亚青赛,获得“最佳进攻”“最佳得分”等殊荣。北京奥运会后,戴卿尧首次入选了国家队。2008-2009赛季,戴卿尧第一次首发出场打联赛,就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上海队首发主力。年少成名,戴卿尧被寄予厚望。2009年,戴卿要再次入选国家队,参加了世界男排联赛的比赛,但表现不够稳定,主力接应位置被陈平取代。从国家队回到上海队后,戴卿尧始终进步不大,有点懒散,对自己要求不高,在上海队表现时好时坏,游离在主力和替补之间。尤其是每到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多是不稳定,失误频频,让教练组很苦恼。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要经历些挫折,在真正觉悟后,成长或许只是在一瞬间。2013-2014赛季男排联赛,上海男排在与北京男排争冠中失利,但戴卿尧的表现已经越来越稳定了,虽然还不具备核心气质。“他那个时候的觉悟已经开始提高了,训练不会偷懒,比较认真。”尽管那个赛季沈琼还不是主教练,但是他也看出了昔日师弟的变化。
     上个赛季男排联赛决赛,戴卿尧的突出作用开始呈现出来,带动全场氛围,关键时刻屡屡下球,成为球队夺冠的重要功臣。“其实我一直看好他,他是有能力的,我希望他更自信些。”在沈琼执教的第一个赛季,戴卿尧的潜力被完全激发出来。对于自己的进步,外界说戴卿尧开窍了,但是在“带鱼”自己看来是技术掌握稳定的结果。
     凭借着联赛的突出表现,去年戴卿尧重回国家队集训,与袁志同住一屋,他一直以袁志为榜样。“每次来国家队,袁志都在,特别能促进自己进步,可以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戴卿尧表示。虽然在去年的世界男排联赛上表现时有起伏,但是在亚锦赛中,戴卿尧发挥稳定,他成为了中国男排的主要得分手,进步显而易见。
     结束了国家队的比赛任务,回到上海队,戴卿尧成为了全队最稳定的得分点。但其实本赛季一路走来,戴卿尧并不顺利。赛季初,他也遭遇了伤病的困扰,双腿在比赛后会出现水肿。同时,由于比赛的需要,赛季中段,他不得不从接应位置改打主攻。“新位置给我带来了挑战,需要我努力适应。”戴卿尧说。
     经过一个赛季的适应、调整,在男排联赛决赛,戴卿尧在决赛中再次爆发。对于自己两场决赛的表现,戴卿尧很低调,他总认为个人的发挥再突出,都是因为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支持。“排球是集体项目,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进攻、传球和防守的任务,大家都在拼命,队友也都很信任我,把球交给我,我就需要扣下去,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不论上海队本赛季能否最终夺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戴卿尧已经逐渐成长为球队的核心,正像主帅沈琼所期待的一样。“他现在对自己要求很高,我们比赛调整期,他都会自己加练,到健身房跑步。”沈琼透露,“我们上海队不缺球星,但是缺核心。现在的戴卿尧就像过去我在上海男排的位置一样,已经具备了球队核心的气质”。
     对于中国男排来说,戴卿尧的成熟更是一件好事。未来,不论是在主攻还是接应这个位置上,他都是中国男排的一个好武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