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球员在欧洲争冠中国球员需如何选择
在刚结束的一轮德甲联赛中,多特蒙德5比1大胜沃尔夫斯堡,这让德甲冠军的诞生继续延后,日本球员香川真司的一射一传为多特蒙德打开了胜利之门。同样是本轮的英超联赛,莱斯特城客场1比1战平曼联,日本球员冈崎慎司与韩国球员孙兴民之间的英超冠军之争也还未揭晓答案。同一个周末,德甲和英超的冠军归属都与东亚近邻扯上了关系,相信一些中国球迷对留洋几乎已麻痹的神经,又会被再次拨动。
在海外效力的日本和韩国球员数量都要以百人来计算,五大联赛中则以德甲为最多,即使冈崎慎司和孙兴民也都是从德甲登录的英超,可以说德甲已成为日韩球员的欧洲基地。德甲的水平有目共睹,对待亚洲球员的态度也很开放。也的确有很多亚洲球员在德甲证明过自己,远一点的奥寺康彦和车范根,不是头顶德甲冠军的光环就是享有联赛MVP的荣誉;以香川真司为代表的年青一代也算得上叱咤风云。但为什么日韩球员能够在德甲如此的如鱼得水,而中国球员确渐行渐远呢?
此前曾读过一篇关于日韩球员之于德甲的报道,按照里面的说法,韩国市场是这个经纪人公司的意外收获,他们原本的意愿是开发中国市场,可惜在中国未能找到合适的潜力新人,当目光投向韩国后,发现那里的青训系统更加出色,后来在池东沅和具滋哲不满20岁时就将他们签下便是成功案例之一,随后的事情便是瓜熟蒂落。虽然报道的真假无从考证,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日韩球员出现在德甲,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成材率越来越高却是事实。
日韩两国球员赴欧洲踢球的经济门槛比较低,很多人当初登陆欧洲都是零转会费。球员对待赴欧洲的态度也很积极,甘愿放弃国内的舒适与便利,甚至不惜降薪前往。他们在选择俱乐部的时候大多会以能踢上比赛为前提,不会一味追逐豪门的名头。宇佐美贵史加盟拜仁的“反面教材”既是尝试也是警示。所以后来武藤嘉纪拒绝了切尔西的邀请,选择加盟美因茨,因为在他看来美因茨与自己的能力更相符。也许以上的这些行为并不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商业法则,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日韩球员在世界顶级商业联赛中大放异彩,很多人的身价更已达千万欧元级别。
说到德甲,很多人都会想到至今仍保持着中国球员五大联赛进球纪录的杨晨。杨晨始终坚持中国年轻球员应该走出去的观点,关键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能坚持得住。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做到却谈何容易。据杨晨自己回顾,当年马加特的训练强度甚至让德国人都吃不消,但他知道自己是来和人家抢饭碗的,有时冲刺完了都吐,但完了还要接着冲刺,就是要坚持。成功与否往往就差那一口气,后面的路也将是天壤之别。而训练的苦还只是所有苦里面最甜的,一个人在训练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面对的是寂寞和空洞;天天吃牛排和奶酪无论舒不舒服都得吃,因为这是身体的刚性需求。
这些困难日韩球员也要面对,不过一方面日韩球员登陆欧洲的年龄比较小,有些甚至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提前感受一下气氛,回国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另一方面日韩的成功球员基本没有断档,总有榜样激励着自己,这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也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现在的日韩球员留洋已不是一个人战斗的个人行为,而是群体性举动。
成功的球员激励着年轻球员,年轻球员获得更加便利的旅欧途径,经纪人公司通过成功球员获利,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德甲已经成为日韩球员留洋最具代表意义的中转站,他们虽然没有收获到短期的经济利益和一时的盛名,但在这个国家队成绩与俱乐部成绩同样出色的国度,其所收获的也许更加厚重。如今日韩球员频繁参与到五大联赛的争冠大戏之中,便是水到渠成的后果之一。
与东亚近邻的这种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弥补,但也无需妄自菲薄,但起码要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