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式建筑发明人刘志伟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作为弓式建筑发明人,刘志伟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网协特邀副主席,他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为与体育擦出更加灿烂的火花,他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执着,又是什么让他对《中国体育报》念念不忘呢?
  1994年11月7日,北京什刹海体校建造的开合式网球蓬馆竣工,当时这在业内引起了巨大震动。有一百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这件事,不过刘志伟始终坚称《中国体育报》那半个版面的报道是所有报道的引导。30年过去了,他认为如今自己所做的事情依然是那时所倡导的,是一种延续。刘志伟坦言:“ 《中国体育报》鉴证了我事业上的重要时刻,而如果没有国家网球中心的开和屋顶,我也不可能打开如今的这个局面。我对中国体育和《中国体育报》满怀感恩之心。”
  刘志伟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有一大批工匠,以及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实体来支撑。但仅仅闷头当工匠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工匠精神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传播,无论是一个技术、一个产品、还是一种精神,如果不能与主流媒体结合,则前景黯淡。
  据刘志伟自己介绍,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都是他从儿时起就有的爱好,可以说他对体育的爱早已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部队的经历更是让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富强和强大同样离不开体育精神,在他心中,《中国体育报》正是弘扬这种体育精神的重要力量。
  “借助祖国强大这个大背景和自己国家网球馆可开合屋顶技术发明人的身份,我这么多年走南闯北接触了世界上很多有名望的协会和组织,同时发现有很多欧美的资源也迫切地想了解中国的体育信息,但自己深知中国体育的博大,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和产业链,仅凭借我自己的能力很难做到,而《中国体育报》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刘志伟迫切的希望能实现各方共赢的局面。
  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发布,中国足球将迎来极佳的发展机遇,其中校园足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其中所蕴含的机遇,刘志伟并不避讳:“首先我们所拥有的世界领先技术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校园足球,我想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个成果,这对我们的核心技术进一步被世界认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刘志伟看来,不能仅仅从一个企业要用他的技术和产品来搞校园足球这个层面去理解,他认为这是国家在1994年为中国体育产业埋下了一粒种子,经过30年的耕耘,期间经过从需求和实践出发的无数次修改,并且凝聚了工匠精神后的蓄势待发。因为足球仅仅是这项技术可应用的一个点,其范围很广阔,而舞台也将会很大。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走向世界舞台,现在所做的这些本质上都是铺垫,利润并不是我现在最关心的。既然要走向世界,媒体的力量就自然不能忽视。”刘志伟坦诚地表达了心中的愿景。
  据刘志伟介绍,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愿景主要是源自信心,因为欧洲的建筑师曾在体育场馆论坛上进行了论断,认为未来的建筑发展方向是装配式,而功能将以运营商为主导;他在美国所了解到的情况也显示,全美20年内不会再有大型的体育场馆建设,只会进行改建和加建。他在国内所做的完全符合发达国家未来的方向和标准。
  “在过去一百多个体育设施的建造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也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国家现在鼓励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我们就是要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伴随着中国体育成绩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让中国安全且环保的体育设备也走向世界!”这就是刘志伟的豪言壮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