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组委会将力争打造“碳中和”奥运会

  “奥运会”与“碳排放”,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最近几届奥运会东道主都对赛事期间碳排放的问题十分重视,即将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也不例外,里约奥组委将力争实现“碳中和”。
  据巴西《圣保罗报》报道,奥运会期间将有包括运动员、嘉宾、记者、服务人员和观众等在内的数十万人前来里约,奥组委估计举办这届奥运会大概需要560万吨燃料,相当于290万吨碳排放量。不过,奥组委表示有信心减少碳排放量,并且已经出台多项举措。
  除了鼓励观众和游客等使用公共交通前往观赛,里约奥组委还将场内销售和食用的食品包装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用生物柴油为发电机提供动能,改进通风系统减少空调使用率,以此降低碳排放量。
  此外,在奥运区域内,所有垃圾将进行回收处理。为了分类并回收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内的垃圾,里约奥运将会有偿招募约300名废品回收工。被收集的废物垃圾会派送给回收商的合作伙伴们。
  为了实现“碳中和”,里约奥组委甚至一度计划建造一片拥有百万株原生树木的人工林。但是,受制于场地和预算问题,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被迫搁浅。奥组委转而通过购买碳排放牌照的办法,来解决奥运会期间将产生的污染问题,其中大约60%的费用将由奥组委合作伙伴陶氏化学公司支付,剩余费用由里约州政府承担。
  另外,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颁发的奖牌也“环保”,其中金牌所用材料从开采到设计完全遵循可持续发展标准,不含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汞成分;银牌及铜牌中则使用了30%的可回收材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