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清:冰雪运动对于沈体是一次思想解放

  在中国冰雪界,提到沈阳体育学院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尤其是对于中国雪上王牌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而言,沈阳体育学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周,记者来到沈阳体育学院,专访了与沈阳体育学院结缘34年、该校党委书记王钰清。听他讲述了沈阳体育学院与“冰雪”同行的故事。
    每一位“沈体人”对于冰雪都有着很深的情结,这一切结缘于1988年。“当时中国体育都处在困难期,1988年中国军团兵败汉城后,体育系统实施奥运战略,夏季奥运项目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冬季项目被边缘化。一批冰雪项目的教练和队员从专业队下到我校,从此学校的竞技体育出现的转型。”王钰清回忆说。很快,沈体就在冬季项目上取得突破,1990年代在速度滑冰上,涌现出了刘洪波、薛瑞红这样的名将。刘洪波至今还保持着我国男子速滑在冬奥会上第四的最好成绩,他的出现被称为“冰上冲击波”。
    这样的成绩让沈体人坚定了走“冰雪之路”。相继国家体委将越野滑雪、跳台滑雪以及刚刚建立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三支雪上国家队放在了沈阳体院。当时对于所有人而言,空中技巧这个项目是完全陌生的,这个项目前景如何?谁都不知道。但是沈体人还是用着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发展这个新项目。“那种情况下,沈阳体育学院是很困难的,我们修自由式滑雪夏季训练的水池跳台,是破坏了一块足球场的,要知道足球曾是沈阳体院的特色啊。当时要建一个莫名其妙的怪物,谁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见过,最终当时校领导班子是以票决形式决定项目上马的。在修建的时候,很多职工都在捐款、垫资,这反映了我们沈体人的一种精神”。王钰清表示。
    沈体人的执着和坚持终于换来了成功,1998年长野冬奥运徐囡囡拿到了一枚银牌,这是中国人在冬奥会雪上项目获得的第一枚奖牌。自此之后,每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都是中国雪上项目寻求突破的希望,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的登顶,实现了中国男子和雪上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也圆了沈体人多少年来的奥运金牌梦。生活在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走向奥运的土地上,每一名沈体人都有奥运情结。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我们抢占了8年左右的制高点,成为一枝独秀。主要是抓的比较早,比较准,所有因素都在一起才促成了成功。还是项目选择了我们”。王钰清强调,”沈阳体院的竞技体育特色原本不在冬季项目,而是田径、足球、体操等夏季项目。但机遇来了,我们抓住了,并且执着地坚持下来,就造成了比较优势,形成了特色。”
    作为行业院校,沈阳体育学院一直以培养学生运动员为己任,徐囡囡、韩晓鹏、李妮娜、徐梦桃、贾宗洋等优秀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都来自沈阳体院。“1980年后,我们成立了竞技体育学校,按照‘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方针来培养学生运动员,实行体教结合,办学任务是为奥运会培养优秀运动员,同时也为体育院校培养后备人才。竞校的学制与大学对接,形成小学、初中、中专到大学不少于16年的文化课教育体系,”王钰清介绍说。体教结合,保证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教育链条。李妮娜、徐梦桃等能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这与受过高等教育密切相关。“体教结合就是围绕着学生的成人成才的规律把文化教育与体育人才早期专门化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是教育规律与体育规律的内在统一、深度融合,这种探索仍在进行中,有人说我们是体育办教育,但至少与传统的专业队相比,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培养出的学生运动员在人文素养上自有其优势和特色,退役后有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也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同时按学段分流退出竞技体系青少年运动员也有利于冲击体育最高峰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无后顾之忧”,王钰清说。
    面对2022年冬奥会,面对“三亿人参与冰雪”的计划,沈阳体院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对此,王钰清指出,学校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变化和调整。首先,在竞技体校的项目布局上进行调整,突出奥运争光计划,完善三线队伍,强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加强曾经的制高点项目单板滑雪U型场地,同时开始从事单板滑雪大跳台这个新项目。其次,强化资源条件,投资3000多万建立了体能训练中心,从前端的生物监控,中间的体能训练,到后端的伤病康复、运动恢复都有涉及。一方面可以承接三线国家队转训,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孵化科研成果;同时也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平台,为教学服务。学校还对雪场进行重新定位,确定为三个国家重点雪上项目,冬夏两季全天候的训练基地,将投入3000万元进行改造和建设。学校正筹建室内滑冰馆,预计2017年完工。滑冰馆既有训练冰面,又拥有3000人看台的竞赛冰场,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增加辽宁冰雪运动的资源,为推进“三亿人参与冰雪”作贡献。我们还要发掘运动项目的文化价值,提升运动的文化软实力,组织力量编写、出版冰雪运动丛书。
    从1988年确立走冰雪道路,冰雪运动给沈阳体育学院带来些什么?“从事冰雪运动对于沈阳体院来说是一次思想解放。它让我们在竞技体育中特色更鲜明。使得沈阳体院的学科、研究方向更集中,拥有总局冬季项目技术诊断和机能评价重点实验室,孵化出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推动学科建设争创一流,给学校带来了声望和荣誉,同时优秀运动员榜样的力量,也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王钰清如是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