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队的“酸爽”体验 小雨浇到心发凉

  虽然临行前在广州集训了7周适应室外场地,虽然平均每隔两年就要经受一次室外场地的考验,虽然梦之队久经征战,虽然今年2月曾到过同一个场地进行过测试赛,但跳水比赛4天,不是暴晒就是下雨的体验还是让“梦之队”的跳水运动员酸爽了一把。
  跳水比赛,第一天刮起大风,第二天阳光暴晒,第三天天气阴凉,第四天细雨绵绵。话说老天还算给里约面子,第四天比赛前,雨下得相当大,幸亏赛前半个多小时大雨变成小雨,才使比赛正常进行。
  比赛正常举行,但在低温下比赛让参赛运动员叫苦不迭。尤其对中国跳水队来说,尽管室外场地比赛经验不少,但比赛都是在夏天,比如巴塞罗那的室外场地,虽然气温高、阳光足,但风和日丽,只要解决太阳晃眼的问题就足够了。在这种凄风冷雨下比赛的经验还真不多,即便是赛前的广州训练,也值夏天。中国人普遍脂肪含量低,耐寒能力差,预估到里约冬天会比较凉,跳水队带了暖宝宝和羽绒服。刚到的两天,风和日丽,很多人觉得中国队多虑了。现在看,考虑得确实周到。
  有意思的是,跳水运动员完成动作后一般都会到淋浴或者水池里冲一下,保持体温,选择淋浴还是水池完全看个人喜好。但是现在,大部分选手全都抓紧跳进水池泡一会儿,这已经不是保持体温,而是原始意义上的取暖。出来后就要迅速裹上衣服走到后场。这要是冻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跳水这样的技巧项目中,肌肉僵硬,就离受伤不远了。
  不仅运动员比赛不容易,裁判工作也不易。虽然小雨丝丝,但裁判却不能打伞,好在裁判都有雨衣。志愿者也一样,“我们志愿者的服装中没发棉衣,好在这外套还挺保暖,而且有帽子。”一名志愿者不由自主替提供服装的中国企业做起了广告。
  记者的工作也受到影响,虽然组委会贴心地为媒体桌准备了塑料布,但凳上还是有很多积水,况且文字记者席“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格外明显,一排望过去,抓绒和冲锋衣成了标配。即便如此,在这里坐上20分钟也冻得手脚冰凉,可以想象只穿泳衣的运动员的感觉是怎样的“酸爽”。
  更要命的是,连续的阴雨,让跳水池的池水从一池碧蓝变成了绿色。“没办法,这个场馆已经很老了,水循环有点差。”一位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池水变色主要是因为下雨,不过问题不大。”但这给电视转播带来了不小麻烦,因为绿色的池水在电视画面中很难看,负责公用信号的OBS工作人员一直不停调整机位的角度,让转播效果看起来更好一些,但好像作用不大。
  小雨浇到心发凉,冷风吹得人儿碎。酸爽的场馆,酸爽的比赛,相信是来里约的跳水运动员终身难忘的记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