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新闻大战一支圆珠笔引发的思考

  飞往里约热内卢的飞机上,记者丢失了一支圆珠笔,因为要填写入境卡,记者的笔被同行们传来传去,最后这支笔宣告失踪。
  “难以想象,现在的记者都不带笔、不带本出门了。”一位同事感叹。的确,和过去相比,新闻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个小时的时差,纸媒的发稿还有意义吗?
  新媒体大量涌入,给媒体报道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体育报道到底应该专业化还是娱乐化?
  奥运会上,有两个战场:第一个战场是运动员在征战,第二个战场则是新闻大战。在这里,记者们拼尽全力,甚至比赛场上的金牌之争更为激烈。包括800多名中国记者在内的25000名全球新闻工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展开特殊的战斗。

新媒体手段充斥第二战场

  资深媒体人,有体育记者“活字典”之称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房学峰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每天,他要关注中央电视台日常的转播报道,这对于他来讲,已经驾轻就熟,真正让他操心的是央视网、央视手机客户端推出的一些手机直播栏目。这些新媒体怎么用,怎么用好,怎么为正常的报道做好辅助工作,是房学峰每天要考虑的问题。此外,他还接下一些报纸和微信公众号的写稿任务。“有些观点是不适合在电视上表达的,但是很适合在网络平台或者纸媒上去表达,因为每个类型的媒体都有它不同的特质。”房学峰说。
  房学峰代表了很多媒体人的工作状态,在各个赛场,在允许拍摄的区域,记者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片、拍视频,因为几乎每个记者所在的媒体都有给自己媒体的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微信发稿的任务,而这些新媒体自然是离不开照片和视频。有的文字记者笑称:“我们已经可以去电视台打工了。”
  人民日报记者陈晨曦有过15年的体育新闻采访经历,“我亲历了北京、伦敦和里约三届奥运会。这次是新媒体全面发展的一次。2008年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赛场、新闻中心,所有的稿件都是呈现在报纸版面上。伦敦奥运会时,我们在新媒体方面还只有微博这一种形式。这一届的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文字和图片,还有视频,而且自己也出过镜,还为他们做H5,拍了大量图片汇集起来发送过去。虽然我们表面上还是传统的文字记者,但实际上要承担的任务更重了,报道形式也更多样了。过去这四年是变化最大的四年。”
  新媒体传播手段的效果怎么样,中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应该是有明确体会的。因为此次,新华社来里约的团队中,有8人是专门做新媒体工作的,其他每个赛场的记者都有为新媒体供稿的任务。一向严肃的国社这次不仅保留了过去多个备受好评的手机客户端栏目,还开设了全新的“在现场”。在这里,国社不再严肃,他们可以卖萌,可以发自拍,可以说“么么哒”。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说,这届新华社在新媒体的应用上筹备、策划,准备了半年的时间,虽然觉得有点冒险,但是现在来看,点击率非常高,效果很棒。虽然在努力开拓新华社的新媒体平台,但是对于新媒体的发稿,他却有着严格的控制。“我们记者的新媒体稿件同样需要编辑、签稿和把关,国社可以平易近人,但是不能编故事、出事实性错误。”
  纯粹的新媒体此次大举向里约进发,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拿不到注册记者证,但是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腾讯有上百人的团队,里应外合,乐视来了一辆拉风的大篷车。几乎每个新媒体都在里约搭起了演播室、直播间,在场馆外关注着里约奥运会。从北京奥运会只能托相熟的记者发点外稿到今天全力参与奥运,八年时间,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传播中发展最快的有生力量。
  不能忽视的还有公众号,最幸运的公众号莫过于田径大本营的记者窦雨佳,他顺利地通过国际奥委会的申请,拿到了正式的记者证。这也让他感到格外自豪。田径大本营并不求多求杂,只是专注田径,和其他娱乐性十足的公众号相比,田径大本营的专业、及时不仅吸引了不少田径爱好者,许多田径从业者也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人人举着手机,人人拍视频,几乎成了里约奥运会中国记者的普遍景象。所以,记者丢失的那支笔也不可能再找回来,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传统的坚守依然重要

  北京日报的王笑笑虽然每天饿到前心贴后背,累到站着都能睡着,但是因为一个好版面,她瞬间忘记了饿和累。
  这就是她引以为豪的稿子:《传奇,吴敏霞五金谢幕!》《里约贫民不哭》。王笑笑说,这些,是坐在后面根本写不出来的稿子。“我可以拿着这些稿子说,派一个人来前方是有意义的,你有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写字的感觉自然就会来,是在后方看电视和网络取代不了的。”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王笑笑已经参与过很多大赛,也曾经被质疑过很多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们那点东西还有人看吗?”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王笑笑都很郁闷。她经常为发出一篇好的、值得留存的稿件而焦虑到整夜无法入睡,但是这样的努力有时确实会被铺天盖地的网络稿件淹掉。即便如此,王笑笑说,还是会一直坚守下去,“我希望我的每一篇东西不是只有当天看才有价值,三天、五天,甚至十年后,都是一篇可以去深度阅读的报道,我现在见不到这样的效果,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是这样的。”
  北京晚报体育部主任袁虹衡非常赞同王笑笑的说法,“体育是需要回味的,而这一点只有纸媒可以做得到,很多人都说纸媒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我觉得纸媒的意义比过去更重要,新媒体手段我们北京晚报也有,但是那些只是作为和读者交流的辅助手段而存在,我们不会要求记者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袁虹衡对于现在很多传统媒体奋力去开拓新媒体的情况保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版面和报道,我们要做到的是,在读者看过网络、看过电视之后,还希望到我们的报纸上看一次深度解读,所以我要求记者们做出深度来,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写一篇可以留得住的报道。”
  “其实我们培养一个成熟的体育记者,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但是为什么最后经典照片还是那些老记者拍出来的,人人都能写稿,为什么最后真正经得起推敲的还是老记者的稿件?这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你看国外来的记者,很多是白发苍苍,但是我们却完全年轻化,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袁虹衡说,体育记者要拼的不是体力,而是笔力,是一个记者多年对项目的理解和积淀。
  “很多人说纸媒早晚要死,我觉得不是,纸媒的操守、纸媒的专业性是它生存的根本,现在反而是纸媒发展的一个好时机,因为网络新闻不需要审核,导致假新闻泛滥,这让人们对于手机新闻、网络新闻信任感降低,反观纸媒,却很少出现假新闻。”许基仁非常看好纸媒的未来,“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网站影响,纸媒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活得更好。”

体育新闻基本功不能丢 

  翻开雅典奥运会期间的报道,再对比现在奥运会的报道,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奥运会娱乐化了。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人对金牌意识的淡化,让大家不再把眼光盯在争金夺银上。其次,各队伍对媒体的采访不再像之前那样视为洪水猛兽,而视为工作的一部分。中国女子水球队赛前甚至专门模仿混合区和新闻发布会,锻炼队员们接受采访的能力。而从管理层来看,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在里约奥运周期对媒体的工作也更加支持,奥运会开赛前两个月就开始大规模组织各支队伍的公开课,鼓励各队和记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大环境的作用下,一些个性鲜明的运动员符合了现代人的“口味”,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媒体的追捧。傅园慧就是典型的例子,“洪荒少女”一语成名,火爆程度堪比中国取得首金的张梦雪。瞬间,表情包满天飞,各种段子手纷纷出现。
  但是这样的娱乐化却让很多媒体人担忧。“我们尊重体育的娱乐化,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喜欢体育、关注体育,但是体育不是娱乐,过于娱乐化,我觉得也不合适!”房学峰说。
  正如房学峰所说,因为网络的特质,很多信息未加甄别就被传递、发酵,造成了现在很多偏激和令人哭笑不得的声音出现。比如关于裁判问题,这次就因为网络的发酵成为焦点,但是其中有很多槽点却并非是真实的。“就像徐莉佳那个判罚,我们懂帆船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正常的判罚,而且很多人一听到美国选手‘抗议’就火冒三丈,其实抗议本身就是帆船比赛常见的一部分,但是却被错误发酵了。”更有段子手写出了“少赛一轮仍然排名第一”的段子,岂不知,帆船比赛本来就是要去掉最差一轮成绩的,徐莉佳没有成绩的这轮计算的时候已经被系统自动去掉了。“所以我认为,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新华社这样的媒体必须专业,必须要成为权威,体育需要娱乐,但是体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它更需要专业的解读。”房学峰说。
  “当我们四年后再来回顾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如果我们留在脑子里的只有傅园慧的‘洪荒之力’那就有点悲哀了。”袁虹衡说。

  “未来的新闻传播,无论怎样发展,都必须守住最基本的新闻的规律。”袁虹衡说。他的观点与陈晨曦不谋而合,“虽然这么多年来,体育新闻的传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上个世纪在体育新闻的课堂上所接受的很多专业训练,并没有因此失去作用。体育新闻的基本功始终是不能丢掉的,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体育新闻的基本规律还是一个体育记者必备的基本素养。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是具体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能因为形式的变化,而忽视了规律的存在。”
  当然对于一个传统媒体的记者来说,也必须根据现实的趋势和要求,及时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新闻呈现方式,同时也不能为了追逐新的方式,而忽视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否则这样的作品将会缺乏可持续的生命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