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排球再立标杆男排模式开启先试先行

  教练组是天津的、内援是北京和山东的、外援是美国和土耳其的。赛季初,天津全运村男排就被业内人士称为“最纯粹的俱乐部”。这句话有事实的成分,毕竟天津全运村男排是纯俱乐部运作的一支队伍,当然,也有戏谑的成分,毕竟天津男排是联赛新军,谁也不看好这支“东拼西凑”的球队。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球队,在2016-2017中国男排联赛第一阶段小组赛全部比赛结束后,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历史性地闯进了联赛8强。“天津模式”也因此而被广泛关注——这个模式是人为运作还是应时而生?这个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个模式会成为排球联赛发展的方向吗?
    天津男排在赛季初引进了多名内援,天津男排之所以能够如此“大手笔”的转会,首先要感谢的还是今年中国排协新的转会政策。
    “政策”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取消限制一个赛季一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俱乐部参赛”。以往没有这条新规,各俱乐部的顾虑就会比较多,将球员转会给其他俱乐部,无形中多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很多俱乐部宁肯将一些球员留在手中“养着”,也不愿意让他们转会。
    政策障碍没有了,但要想创建一个新的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俱乐部总经理李珊介绍说:“在联赛开始前,我们敲了很多‘门’。”最先向天津伸出橄榄枝的是北汽男排俱乐部,包括主教练李牧在内,他们愿意将一些暂时用不上的队员用临时转会的形式“放”到其他俱乐部去锻炼,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自身球队实力上的厚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转会市场的流动。
    对于天津全运村男排而言,2、3名内援还不足以撑起一支甲级队伍。天津这时想到了山东青年男排。首先,山东青年男排是同年龄组中的冠军球队,球员具备打国内顶级联赛的实力。其次,全运会将近,山东青年男排需要一个更高的舞台来练兵。对于双方而言,这是一件共赢的事。山东多名年轻小将转会天津男排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今,天津男排顺利闯进联赛8强,证明这种“纯职业俱乐部”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而这个模式也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其一,在201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而在《规划》中明确要求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要坚持改革创新,有效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提升足、篮、排三大球发展水平。
    贯彻总局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的要求,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寻求创新与突破。天津全运村男排这家新型的职业俱乐部应时而生。天津全运村男排俱乐部的前身是天津工大男排,赛季初俱乐部成立是体、教、企三结合。这在全国也是一个崭新的模式。据了解,天津男排将在联赛第二阶段引入三位大学生运动员,也就是像天津男排这种三结合的俱乐部能够做到。
    天津市体育局、赞助企业以及天津工业大学三方面对队伍的不断支持与投入,主要是天津市体育局贯彻总局的大力发展三大球精神,对天津男排的重视和关注让天津男排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其二,中国男排并不具备中国女排的成绩,改革起来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对更小一些。所以,男排联赛应该先一步突破壁垒,先试先行,促进人员流动,这样才能为中国男排发掘人才,才能让更多优秀的年轻队员获得锻炼机会,这才有机会将中国男排联赛这块蛋糕做大。
    其三,天津男排可以说将本赛季转会制度的“可能性”做到了极致,在其他俱乐部看来,也许步子有点大。但这就像走路,你不迈开腿,就永远不知道你能走多远。天津愿意做联赛的探索者,也希望天津的一些创新举措能够为排球改革,尤其是提升男排水平,学习女排精神,为排球职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