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需要夯实后备人才基础队伍建设

  2016年,中国田径队在国际赛场上不断突破,同时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小将们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女子竞走小将马振霞在罗马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上夺得女子青年组10公里冠军以及该项目团体冠军,之后在7月份的世界U20田径锦标赛上以45分18秒45的成绩夺得女子10000米冠军,这位已经在前两年夺得青奥会冠军和世少赛冠军的小姑娘有机会成为未来中国女子竞走的主力甚至是领军者。在本届世界U20田径锦标赛上,来自福建的陈婷也表现出色,在女子三级跳远预赛中就以13.77米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决赛中她在带伤上阵的情况下再接再厉,以13.85米的成绩夺得冠军。最终中国队在本次比赛获得2金1银,金牌并列第5、总分排名第7,继续位居前列。
    江苏18岁小将石雨豪是男子跳远赛场上的又一个惊喜,在6月份的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上,他前五次试跳中四次跳过8米大关,最后一跳更是跳出8.30米的成绩夺冠,这个成绩刷新了全国和亚洲青年纪录,也是今年中国男子跳远的最好成绩。之后他又在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西安站上收获冠军。如果发展顺利,石雨豪将成为新奥运周期中国队一名极具竞争力的选手。这些优秀苗子出现和成长将为中国田径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后备梯队的强大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培养挖掘分不开,近年来他们大力加强了“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面向全国基层体校,在全国26个省、区、市分项群建立了135个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并成立8支国少队,坚持后备人才基地竞赛常态化、专家督导常态化、组织训练营常态化和基地教练员培训常态化。全年开展了竞走、中长跑、投掷、短跨、跳跃5期训练营和2次优秀苗子集训,参加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数超过1000人。此外,2016年又命名建立了17个全国田径少儿撑竿跳高基地。目前,全国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共达到了152个,在训运动员超过4000人。
    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也已经实施多年,该计划是为了打造中国耐力项目特种军团。自2011年以来,田管中心面向西部高原省区,重点发掘世居高原的耐力项目人才。目前,该计划已涵盖西部9个高原省区,从事中长跑、竞走训练的青少年人数近1000人,以高原对抗赛和训练营为平台的培养选拔机制初步形成。
    除了专业训练之外,田管中心还设计开辟了另外一条人才培养之路,那就是成立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与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专业性不同,业训大联盟面向的是普通中小学、大学和体校,为他们搭建一个全国田径业余训练交流、培训和比赛的平台。去年田管中心与首都体育学院签署了业训大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培训基地”,共同推进业训大联盟培训和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业训大联盟成员学校超过330多所,其中不乏各地的重点中、小学校。2016分南北区举办的全国体育传统校田径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164个学校的2400多名学生运动员参赛,促进了各地中学业余训练的开展。
    教练员也是提高中国田径整体实力的关键因素。里约奥运会周期,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中,田管中心就非常重视对国内教练员的培养,给他们创造和国外高水平教练员一起交流学习、吸收国外先进训练理念的机会。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高水平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推出田径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工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讲师团,站在国际前沿,紧密结合专项理论和训练实践,为各省市一线运动队教练员进行授课。去年一年共有376名一线教练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参加了培训班的教练员们普遍表示,他们的学习扎实有效,开拓了视野,并且解决了很多在平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教练员,做好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未来一年,田管中心将继续和上海体育学院一起建设好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和教练员培训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同时抓好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的贯彻落实,实施好高原人才开发计划,建立健全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主体的精英业训体系和以业训大联盟为主体、体教结合的大众业训体系,进一步扩大田径业余训练规模,夯实后备人才基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