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火热的背后内在需求拉动增长
近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可谓呈几何级迅猛增长,2013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只有39场,2015年这个数据增加到134场,直接参与人数150万人。而在2016年,国内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到328场,其中和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的为122场。需要说明的是,这还是只是官方注册赛事,如果算上尚未注册的赛事,数量将更加惊人。即便如此,跑步人群的需求仍然得不到全面满足,很多马拉松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经常要通过摇号抽签的方式分配名额。
马拉松赛事火热的根源在于普通大众的内在需求。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必然会追求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跑步简单易行,老少皆宜。同时这项运动还包含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包容共享、积极向上等精神品质,容易使人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然,马拉松还具有非常显著的时尚性,是一种新的展示自我和社会交往的平台,因此更能对年轻人产生号召力。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马拉松赛事可以很好地提升它的知名度,通过赛事可以全景式、多维度、深层次地展示城市的风景、历史、人文、特色以及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赛事也成为当地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产品的优先选择。所以在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资源优势,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老百姓打造安全、优质的赛事。
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发布,体育产业市场更加活跃,本着简政放权的原则,中国田径协会取消了马拉松赛事审批,充分激发了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这也是马拉松赛事井喷的一个重要原因。马拉松赛事规模大,参赛人数多,媒体曝光度和社会关注度高,天然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随着最近两年的持续火爆,马拉松赛事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和营销的重要平台。同时赛事也能有力带动当地住宿、餐饮、旅游、交通和商品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些都能促使马拉松运动未来在国内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