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项目火热的背后 职业联赛需降虚火

  日前,一条新闻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一场全球数百家媒体转播的中超比赛中,主队上海申花球员秦升、孙世林不顾形象地通过脚踩对手、讽刺对手点球不进的方式让申花、中超、中国足球颜面扫地。

  这条新闻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全球数百家媒体转播,其二则是颜面扫地。

  随着大量高水平外教、外援的涌入,中超受关注程度直线提升,之前甚至已经触及“5年80亿”的超高“天价”,而不少之前对中超并不看中的国外媒体,也因为特维斯、拉米雷斯、特谢拉、佩莱等昔日欧美足坛巨星的“东渡”,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原本有些神秘的远东足球国度。

  谁料正是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两名中国球员居然两次演绎了不堪的一幕,赛后不少国外媒体对这两次行为的关注也超过了特维斯、维特塞尔、帕托等巨星本身。

  应该承认,俱乐部通过引进外教、外援提升了球队实力、增加了国际关注度,但在金元飞舞的同时,我们的足球基础还没有稳固。

  首先就是球员的基本素质基础,在我国青训缺失的十数年里,几乎没有人将足球同样作为教育的手段、方式,而只是简单培养了有足球技能的运动员。这种偏差体现在球场上,就是以秦升、孙世林为代表的出格行为。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我国的足球金字塔不足以孕育出更多高水平、有潜力的本土球员,外籍教练才会在中超赛场上“大行其道”,也正因如此,国家体育总局才会多次呼吁中超俱乐部理性投资,将更多精力用于自身建设、青少年球员培养,中国足协也出台了强制U23球员进入首发阵容、18人参赛大名单的规定。

  从本质上说,目前的中超联赛还是处于被热钱裹挟,虚火过盛的阶段,只有通过有效的疏导,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