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新规则 体重被淡化 实力显真章

  输体重,这一度是举重项目特有的名次判定因素,是曾让很多举重高手们与金牌失之交臂的“罪魁祸首”。从今年开始,举重项目竞赛规则的变化让这一现象成为历史。
  为与国际举联今年出台的最新比赛规则相适应,本次女举全运会预赛开始执行新规则。与此前相比主要变更的内容为首先,抓举和挺举的实际开把重量总和不得低于报名总成绩20公斤以上,仲裁可以取消不遵守此规则的运动员比赛资格。其次,计算运动员抓举、挺举、总成绩的排名时,按照成绩高者排名在前;如果成绩相同,最先获得该成绩的排名在前;如分多组比赛时,最先获得该成绩的排名在前的顺序评判,即计算抓举、挺举、总成绩时不再参考体重因素。
  体重不再是判定名次的依据,而仅作为区分级别的门槛,这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去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吕小军与哈萨克斯坦选手拉希莫夫都举起了379公斤的总成绩,但对手凭借体重较轻摘走金牌。如果按照今年施行的新规则,当时率先举起这一重量的吕小军将是冠军。本次女举全运会预赛前两日比赛中,也多次出现成绩相同先举起的选手得益的情况。比如58公斤级B组选手邹晗与A组选手柴丽娜、廖秀珠都举起了抓举101公斤,由于B组比赛在A组之前已经结束,邹晗获得了抓举银牌,柴丽娜、廖秀珠只能名列第三和第四名。
  赛场内外大家也对这一新规则发表了不同看法,共识就是用实力说话。“体重规则的改变影响比较大,谁先举起来谁获胜,对于教练的操作其实是简单了,对运动员也有好处,降体重不会那么辛苦了,造成不必要的消耗。”正在竞聘女举国家队总教练的张国政认为,新规则让比赛过程更简单了,很多东西一目了然。“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和磨合,我们肯定要积极适应和面对,把实力练厚练强才是根本。”
  长期担任举重比赛解说的专家庞高兴认为,新规则利大于弊。“原来的规则如果运动员签号靠前、体重偏大的话,相比水平相近但签号靠后的运动员非常吃亏。更改规则之后水平相近的选手优势分散了,争夺更加激烈了。最后的名次判定是靠重量而不是体重,我认为这是举重的本质所在。”
  亲身体验新规则的58公斤级运动员邓猛荣则是另一番体会:“新规则与以前很不同,对大家也确实有影响。比如对手在我之前举起了我训练的最好成绩,这时我就必须加一公斤才能赢她,这时心里就会感觉压力比较大,毕竟没碰过的重量自己会没底。对于争夺前三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挑战极限时每加一公斤确实会造成心理上的一定压力。”
  举重国际级裁判于莹从执裁角度分析,认为新规则对于裁判员适应起来没有问题。“新规则对于我们执裁的理解没有影响,因为前期我们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大家都有了统一认识和解读。对于我们统计成绩上也没有影响,没有简单和难的区别,大家都要按规则办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