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新时代围棋人机大战是起点不是终点

  最近几天关于围棋人机大战的新闻再次成为体育领域的热点事件,据悉当今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将在今年5月与著名的深度思维公司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进行一次巅峰对决,而且这场即将在浙江乌镇上演的人机大战被很多人冠以“终极对决”的名号。然而对于已经被裹挟到智能革命前沿的围棋来说,这次人机大战并不应该是一个象征“终结”的符号,恰恰相反,它有可能会将包括围棋在内的智力运动推进到一个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其实在智力运动领域,人机大战已经是一个被反复炒作多次的陈旧概念,只不过以往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与国际象棋联系在一起。在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和桥牌等五大传统智力运动项目中,国际象棋在世界范围内的覆盖面尤为广泛,处于竞技水平顶尖层面的成员协会在亚、欧、美等地区之间的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在青少年和成年群体中都具备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其实国际象棋的普及推广能够取得今天的这种局面,与这个项目本身的智能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以我国的第一代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叶江川、徐俊为例,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训练资料的积累还主要是各种手抄本。在国际象棋领域,一本名为《情报》的专业资料在不同时期都是国际象棋职业棋手的挚爱,想方设法得到最新版的《情报》,是各级教练和专业棋手的重要工作。后来由棋王卡斯帕罗夫和“深蓝”主演的人机大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打破了国际象棋领域的传统认知,包括棋后诸宸在内的众多国际象棋棋手都曾在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参与过不同形式的国际象棋人机大战。
    伴随着电脑与人脑之争的悬念终结,人机大战在国际象棋领域渐渐不再是什么新闻。然而在悬念终结的同时,国际象棋的智能化革命却已经在欧美国家悄然启动,并渐渐地向欧美以外的地区渗透。这种渗透最先体现在基于软件的训练手段的改变上,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和版本的不断迭代,国际象棋电脑软件现在已经在中国一线棋手的日常训练和赛前备战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在今年3月,尚不满18岁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韦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他现在虽然在训练中还会借助于《情报》,但是与《情报》相比,电脑软件是更加重要的技术手段。
    除此之外,国际象棋的智能化改革还体现在比赛组织和传播方式上。由欧洲国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棋盘,在国际象棋的主要赛事中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裁判,而且实现了国际象棋棋谱的自动实时记录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时网络直播。凡是一线棋手参加的主要赛事,其他人都可以通过实时直播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也是《情报》在国际象棋日常训练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国际象棋的智能化革命不仅大大降低了国际象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的成本,而且有力推动了国际象棋顶尖竞技水平在欧、美、亚等重点区域内的均衡发展,2014年中国国际象棋男队打破欧美棋手长达87年的垄断,首夺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男团冠军,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性事件。
    近些年来,中国围棋协会和中国象棋协会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围棋和象棋等中国传统智力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推广以及竞技水平的均衡发展。然而要想和国际象棋一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这些传统智力运动项目的智能化革命,将是必然选择。单以赛事直播为例,目前无论是围棋和象棋,都还严重依赖于裁判的一对一人工录入,未来像国际象棋那样实现重大比赛硬件的智能化,也并非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这种改革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体制机制的变革,当然还包括业态以及发展方式的变革。其实,除了热热闹闹的“人机大战”,在智能革命的风口上,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尝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