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运会马拉松赛把选手健康安全放首位

    在天津全运会马拉松赛上,除了专业运动员之外,还将有四千多大众选手参加全程马拉松。全力保障这些选手们的健康和安全,尤其是防猝死,是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所考虑的重中之重。为此,他们制定了从赛前到赛中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预案。
    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表示,赛前最重要的是对选手们的资格审查。为最大限度减少意外,本届马拉松赛对大众选手的成绩有一定的要求,参赛者必须年满20周岁,报名成绩标准为在2016年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赛事中,男子完赛成绩在5小时00分以内,女子完赛成绩在5小时30分以内。也就是说,入围的参赛者都是日常训练有素的。他们同时还要提供一份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体检报告或证明。
    从报名到开赛之前,组委会还会建立与选手点对点沟通的短信平台,并进行赛前倒计时短信推送,提示和引导选手量力而行,健康奔跑,参赛选手须于赛前一周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脏彩超检查。参赛须知中将增加防猝死提示,在参赛物品发放现场也要做好防猝死提示、开展相关培训,并和选手签署参赛须知。
    在比赛现场,组委会将继续通过广播系统,反复播放安全提示,现场主持人以及志愿者也将通过口播和标牌进行提醒。针对赛道特点,在半程16到18公里处、全程32、35公里处及长坡、陡坡前放置提示板进行风险提示。针对在终点盲目冲刺引起的猝死风险,在距终点前6公里开始,每隔500米设置“关爱生命,谨慎加速”主题的提示标牌。
    当然,赛道沿途的医疗保障必不可少,本届全运会将采取比平常更高的标准。每2.5公里设置一个固定医疗点;每1公里设置一名医务工作者;每100米设置一名志愿者;每6公里设置一辆流动救护摩托车;固定站点的救护车将滚动向前推进;在队伍中增加巡逻医疗摩托或携带急救设备的自行车;每个急救站和每辆救护车都配备体外除颤设备(AED)、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等,并安排25个经过培训并配备AED的流动医疗人员。其中AED将超标准配置,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增加15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并救助。
    医疗保障上还有一个重要举措是邀请首都医师跑团80到100名主治医生级别的跑者参赛。他们常年参与马拉松赛事,在比赛中可以随时监测周围情况,发现危险迹象,会随时对选手进行劝阻和救助。
    组委会还将尽力避免天气给选手们带来的潜在影响,根据气象预报,面对可能的高温天气及时调整开赛时间。赛前一周确认比赛当日气温。若比赛日当天最高气温超过25℃,将采取必要措施,比如增加设置降温装置,从10公里开始,每5公里设置降温装置(喷淋、冰块、增加海绵块等),针对大众选手增加饮、用水站和能量补给站。在专业选手跑过之后对大众选手增设饮、用水站,将饮、用水站的间距由每2.5公里变为每2公里或将每个饮水站站点拉长增加每个水站的桌子数量。
    雾霾如今也是选手们的“敌人”。为了避免雾霾,组委会和相关部门将实行大气联动治理,建议地方政府协调控制赛场周围可能产生的污染源。如果出现中度甚至更加严重的雾霾,组委会将再次向选手们进行安全提示,建议大家谨慎参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