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恨不高千尺——CSBK北京揭幕战侧记
![]() |
![]() |
![]() |
![]() |
引擎轰鸣,维修PIT房一阵忙乱。
周盛俊杰远远地看着伙伴们在做着赛前准备,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赛车到得晚,过了关门时间,周盛俊杰2017CSBK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北京揭幕站只能做壁上观。
好在队友拿到了超级运动组两回合的亚、季军,对俊杰多少也是一个安慰。
5月7日在北京金港赛车场打响的2017CSBK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揭幕战,吸引了像周盛俊杰、张炜安、胡照能、陈远航、陈鹏远、马赛等一众摩托名将。
老将张炜安、胡照能包揽SBK超级公开组第一、第二回合冠军固然可喜;“新锐闯将”陈远航、陈鹏远拿下SS超级运动组两回合亚、季军,同样令人关注。因为后者代表了公路摩托的希望。
在日前结束的2017KTM RC亚洲杯第二站比赛中,两位中国天才车手周盛俊杰、陈鹏远参与到了这一集合“亚洲最优秀年轻车手”的较量中,周盛俊杰夺得了两回合第八,与首站第六,退后了两位,但中国小将“强烈的进取心”给赛事组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8岁的周盛俊杰、20岁的陈鹏远与陈远航均来自贵州,他们的赛车经历极其相似:6、7岁接触摩托,13、14岁开始参加CRRC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15、16岁便成为全国冠军。年龄最小的周盛俊杰更是凭借2016年在ARRC亚洲梦想杯比赛中,获得印尼分站赛亚军,以及年度车手第七名的突出表现,赢得赛车界最高荣誉“2016年度金香槟车手大奖”。
“现在这一代年轻车手获取知识面、思维跳跃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要远远高于以前的车手,”幼兽王赛车队总教头王西利这样评价他的这些得意门生。
在公路摩托界,王西利堪称“伯乐”。像颁奖台上新老冠军车手:袁际博、王孝源、王铸、李郑鹏都是他挖掘或培养出来的学生。
57岁的王西利,陕西西安人,越野摩托车运动员出身。17岁进入陕西省摩托车队,19岁选入国家集训队。做为摩托界的老一辈车手,像他这样仍奔波在赛场培育新人的可以说凤毛麟角。
王教练心中一直有一个目标:实现中国车手MOTOGP“零的突破”--拿积分,进入赛站前15名。
这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此前中国车手最好成绩是何子贤在2005年以外卡身份参加当年MOTOGP上海站250CC组比赛获第20名。
王西利培养出的李郑鹏、陈远航、陈鹏远、周盛俊杰等一个个“天才车手”虽曾杀入过亚洲级赛事领奖台,但要到公路摩托的“珠峰”MOTOGP上拿分仍有不小的差距。
“王教练,你是搞越野摩托出身的,你认为中国摩托最有可能接近世界水平的是越野还是公路摩托?”
“当然是公路摩托。”
当我把这个话题抛给CSBK北京站仲裁委员会委员、原北京汽摩协秘书长张君渝时,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
张君渝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摩托车队教练,当年名震越野车坛的“五虎”(王虎、张力、羡桐春、赖宝贵、宋福森)均出自其门下,八十年代赴意大利受训的王虎更是在1987年国际摩联A级赛事、日本越野摩托车锦标赛收官站上进入第十五名,拿过积分。
即便如此,张教练依旧认定:“公路”比“越野”更易于接近世界水平。“在获胜的因素上,场地越野赛人与车所占的比重如果是7比3的话;公路赛就有可能五五开,后天不足更易于补短。”
但难度依旧不小。首先,基础薄弱,尽管像今年CSBK北京站有80余名车手参赛,但这项运动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成都几个城市,开展地区并不多。
其次是高水准教练匮乏。不逢大匠材难用,好车手不一定就是好教练,“三年基本功,五年出成绩”,拔苗助长不利于人才培养。
更重要还是训练体系规范问题,许多车手刚出道时“一飞冲天”,随着年龄增大,越往上走、尤其是往大马力组别升级时,力不从心,成绩徘徊不前、严重者因运动性损伤累加而提前挂靴。
万丈高楼平地起,遵循规律才能出成绩。在中国公路摩托车赛追风逐电中,期待能看到更多高水准的后备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