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视频助理裁判“首秀”发挥威力

  并非所有球员都能在自己的首场比赛中有惊艳表现,作为中超联赛的“新成员”,视频助理裁判做到了。
  10月22日进行的2017赛季中超第28轮,重庆当代力帆与上海绿地申花的较量中,首次在国内职业联赛使用的视频助理裁判发挥了威力,将终场前主队徐洋的进球以越位为由判罚无效,让参赛双方以及国内所有足球人感受到了科技、公正的力量。
  从慢镜头回放看,徐洋在头球破门之前的确处于越位位置,负责本场比赛视频回放技术的德甲裁判丹尼兹·艾特肯判断无误,而执法本场比赛的加拿大籍裁判员朱·费舍尔也认可了这一判罚。由于视频回放技术准确、可信的特点,参赛双方也认可这一判罚。
  中国足协方面表示,之所以在本赛季联赛末段引进视频助理裁判,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适应职业联赛发展需求,维护联赛公平正义,提高裁判员的判罚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际足球理事会明确规定,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严格培训,经国际足球理事会批准后的裁判员才能担任视频助理裁判执法任务,因此本赛季中超视频助理裁判试点工作将全部采用外籍裁判,中国足协将加紧推进本土视频助理裁判培训力度,力求在2018赛季全面引进视频助理裁判。
  日前,中国足协就在武汉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举行了第一期视频助理裁判培训班,培训班上,3名技术讲师面向40名来自中超、中甲联赛的裁判进行了授课。来自湖南的视频助理裁判技术讲师刘庆伟重点讲授了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发展的基本概况、操作流程以及适用的四种情形,即进球、点球、红牌和处罚对象错误。讲师在培训中多次强调,新技术的存在并非是要验证“判罚决定是否正确”,而是“判罚决定是否明显错误”,除非回看视频表明裁判员的决定明显错误,否则不得更改此前的决定。来自青岛的牛惠君讲师和来自云南的李东楠讲师,结合国际足球理事会提供的视频助理裁判系统教学视频,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和美国大联盟等率先使用视频助理裁判系统的联赛中发生的典型判罚案例以及处理方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