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联赛俱乐部“当事人”热议联赛新政

  12月22日在武汉举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会议”公布了针对2018赛季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相关政策、要求,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本报记者也在会议期间采访了多位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让他们从“当事人”角度畅谈新政。
    2018赛季职业联赛新政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在中超、中甲保持首发有1名U23球员的基础上,U23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外籍球员上场人次。即在2018赛季中超用满3人次外援、中甲2人次外援的基础上,除了已经首发的1名U23球员,还要再首发或者替换上场至少2人次、1人次U23球员,但中国足协强调,此政策不强制U23球员在三名外援上场的情况下必须首发。
    对于这一政策,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孙华表示,尽管新政会产生一些影响,对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鲁能泰山会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积极应对、努力落实,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基础的夯实,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绿地申花常务副总经理周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尽管该政策可能会对参加亚冠的球队造成一些影响,但绝大多数俱乐部已经达成共识,会响应新政、克服困难。”
    新政对于俱乐部青训体系搭建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即2019年实现中超、中甲5级梯队、中乙4级梯队。对此,河北华夏幸福总经理付强说:“青训不但是俱乐部发展的基石,也是一国足球水平强弱的基础,下一步,华夏幸福将继续加大青训的投入,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中国足球发展。”
    当然,中超、中甲、中乙新增设的U13梯队也有可能产生诸如和义务教育衔接、沟通的问题。对此,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表示,中国足协对于这些问题会进行深入研究、处理,推出操作性更强的细化方案。
    不少中乙俱乐部代表则提出,是否有可能对中乙的参赛年龄也设置限制,比如像中超、中甲一样增设U21、U19的年龄段,中国足协对此也表示将审慎分析后给出答复。
    说到青训,就不得不提困扰中国足球已久的“联合补偿机制问题”,正是因为缺少对这一国际通用的保障基层青训机构利益、积极性政策的细化、落地,导致国内青少年球员流动不职业、不规范,对不少从业者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会议上,无论中超、中甲还是中乙俱乐部都对中国足协强化“联合补偿机制”投了赞成票。李毓毅进一步表示,该政策将会和职业联赛准入政策挂钩,如果有俱乐部拒绝向基层青训机构支付补偿款,将面临“被踢出局”的严厉处罚,另外中国足协也将做好诸如大数据、成立注册办公室等在内的配套工作,努力将这项工作做深、做实。
    对于同样颇受关注的收取“引援调节费”的问题,李毓毅说:“目前国内职业联赛球员身价虚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中国足协应该发挥好自身的监管职责,以政策的杠杆帮助球员身价回归理性,这也是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