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掷球到冰壶 扩面跨项选拔人才新尝试

  多巴高原训练基地冰壶馆近日里来了一批新成员,他们好奇地看着眼前洁白的冰面和分立两侧的冰壶,其中不乏身经百战的世界冠军,但对于冰壶来说他们却都是门外汉,他们就是从地掷球跨项选出的冰壶跨项组运动员。
    首批跨项组运动员由范杉、郑文志、郑勇锋、任双庆、任娟5人组成。这次地掷球跨项冰壶最初的牵线搭桥人、浙江温州体育老师、此次跨项组队长兼教练范杉说:“我从事地掷球已经22年了,这些队员很多是我一手带大的,我们学校有多名地掷球国家队队员。尽管地掷球不是奥运项目,但它同样有世锦赛等国际大赛,我们中国队的成绩非常好。当北冰南展和跨界跨项选材宣传到我们身边时,我觉得我们地掷球与冰壶在技战术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经过调研,我做了一份地掷球跨项冰壶的可行性方案,最终这个方案获得了苟仲文局长的首肯,我也获得了来北京与他面对面汇报交流的机会。”
    据范杉介绍,地掷球大项中包含塑质球、大金属球、小金属球、草地滚球,其中与冰壶最相近的是草地滚球,许多苏格兰和加拿大的冰壶运动员在业余时间也会去玩草地滚球。跨项组教练于鑫娜说:“地掷球对于出手时的点线要求很高,出手后就没有了修改的余地,对点线的敏感以及对末梢神经的精确控制是地掷球跨项冰壶的优势,技战术的相通之处让他们对冰壶的阅读能力也相对较快。”
    其实跨项对于中国冰壶而言并非新鲜事,由于国内冰壶人口较少,所以许多运动员都是跨项而来。在近日进行的中国冰壶国家集训队预选赛上,以女子组第二名出线的吉林二队就是一支由越野滑雪、速度滑冰、田径跨项而来的队员组成的“新生队”,除了队长李孟阳外,其他三名队员接触冰壶仅有一年时间。
    范杉说:“与其他从冰上或者雪上跨项而来的队员相比,我们地掷球的队员在冰感上差一些,但是手感细腻。”
    冰壶看似没有冰刀也没有高难度的脚上动作,但穿着冰壶鞋在冰上掷壶却也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以前对平衡还有核心的练习比较少,所以刚学的时候摔得可厉害了,我摔得最惨,膝盖淤紫。”五人中唯一的女队员何娟说:“但其实现在回头看,最主要的是心理恐惧,毕竟是新领域,咬咬牙克服过来了就好了。”
    冰壶比赛的身体对抗性低但脑力对抗性强,对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地掷球便于开展,因此国内外比赛频繁,首批跨项的五人都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运动员郑文志说:“我记忆比较深刻的‘一球定乾坤’是2015年世锦赛塑质球单打比赛,当时是八进四对阵土耳其队,比分交替增长到13平,双方都没有失误,我一掷得分并将对方的球挂走,得2分终结比赛。当时对方的球已经很远了,把他的球挂出去可能性非常小,我只能想着一定要把线打直,尽可能去够他的球。”一次又一次的“一球定乾坤”,一场又一场的大赛经历铸就了这些队员跨项冰壶后的又一优势。于鑫娜说:“丰富的比赛经验是他们的财富。”
    离北京冬奥会还有三年多的时间,从地掷球到冰壶的尝试只是目前中国冰壶“扩面”备战的一小部分。外界对跨项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正如跨项队员任双庆所言,“国内冰壶运动员不多,彼此之间非常清楚底细,但我们的出现打破平静,就像鲶鱼进入水箱会激活其它鱼类,我希望我能成为那个激发因子。可能北京2022年冬奥会时我们这批跨项组的队员没有一个能登上冬奥赛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跨项尝试是失败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会帮助中国冰壶前进。”(转自8月20日《中国体育报》10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