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柔道小级别突破之路仍面临诸多困难

  柔道小级别一直是中国柔道队寻求突破的领域,在柔道项目开赛首日中国队分别在女子-48、男子-60公斤级取得第五名,突破之路仍面临许多困难。
    中国柔道队本次出战亚运会的25人全部是首次参赛的年轻选手,除了参加男女各7个级别的争夺外,还将参加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混合团体的比赛。首日进行了女子-48、-52公斤级和男子-60、-66公斤级比赛,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是熊瑶、商义分获女子-48、男子-60公斤级第五名。
    熊瑶和商义分别是2017年全运会冠军和亚军选手,是各自级别东京周期涌现的希望之星。通过亚运会他们得到了历练,也寻找到了与亚洲最强选手的差距。“比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手上的技术环节跟对方有差距,主要是手法上。有两场比赛都是打到了加时赛之后输的,比较可惜。”商义在总结自己的比赛收获时,突出了技术细节的差距。“能打到加时赛其实双方差距就不大,但我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日本和韩国选手确实在细节方面做得比我们要好一些。”
    在首日四个级别的争夺中,韩国队全面压制了日本队。赛前喊出要夺得女子全部金牌的日本队,在最小级别-48公斤级就栽了跟头,决赛中近藤亚美加时赛不敌里约奥运会该级别亚军韩国名将郑普京。在男子-66公斤级决赛中,韩国选手安布尔大胜日本选手丸山城夺冠。日本队只在女子-52公斤级由角田夏木拿到金牌,男子-60公斤级冠军被乌兹别克斯坦选手乌罗兹波夫获得。可见本届亚洲会柔道小级别处在混战状态,竞争也非常激烈。
    亚运会后中国柔道队就将在下月出战世锦赛,也会参加一系列奥运积分赛。通过亚运会的练兵,寻找差距并力争在积分赛提升世界排名拿下奥运资格是备战重点。商义表示,自己会全力以赴为奥运门票而战。“训练还是要抓细节、抓手法,也要针对不同对手设计不同的技战术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多看对手的技术和比赛录像。”(转自8月30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