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六运踩着青春节拍扬起青春风暴

  第16届上海市运会正踩着青春节拍走来,在青春活力的旋律中,青少年们在运动中收获乐趣、收获成长,扬起一股属于他们的青春风暴。

跳水小选手与吴敏霞、火亮“相遇”

  作为市运会率先比拼的青少年组跳水比赛,8月下旬在东方体育中心展开。来自黄浦、徐汇、杨浦、静安、虹口的81名运动员参加7个年龄组别、21个项目较量。从市运会走出来的奥运冠军吴敏霞、火亮也来到现场,为孩子们加油打气。市运会是发现新人的最好舞台,本届比赛竞技水平高,辐射范围广,黄浦区独得13金位列金牌榜首位,徐汇区紧随其后得6枚金牌,而杨浦区和静安区分别获得1枚金牌。

  我国素有跳水“梦之队”的美誉,上海这些年努力提高训练效益,完善训练体系,多次向国家队输送跳水人才。来自黄浦区海华小学的倪婕、王高翀在双人项目上是一组“原生搭档”,比赛中,倪婕斩获C组女子5米台、1米板冠军;王高翀也将D组1米板金牌收入囊中;同时在CD组男女双人5米跳台上频出高分。值得一提的是,黄浦区的段宇不仅夺得3项冠军,还正式入选了国家跳水队。名宿史美琴认为,上海要立足选好材,打好基础,力争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有潜力的好苗子,让上海的跳水后继有人。

沙滩排球垫起市运会第一球

  沙滩、海浪、夏风,在金山城市沙滩举办的青少年组沙滩排球赛,来自10个区的62支队、137名运动员们冒着高温积极比赛,为市运会打好头阵。

  金山是沙滩排球传统强区,十多年的金山沙滩排球国际赛事孕育了众多沙排爱好者,也让这个项目在区里各校生根发芽。女子A组冠军、金山一队程晓婷、孟冰燕来自沙排特色的金山中学,两人配合默契,发挥出色。而夺得高中男子甲组金牌的选手,因为爱好沙排,完全从零基础开始,磨炼球技,最终站上了领奖台。
多年来,上海开展沙排的困难是缺少专业场地,大部分区采用“兼项训练”模式来培养沙排后备,从室内排球转过来打沙排。可喜的是,如今覆盖区更多、参赛队伍数量也有较大增长。

  在浦东新区排球深耕22年的李国君弟子,在男子B组赛中率先夺冠,她认为,“不管是获得金牌还是铜牌,还是其他的名次,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孩子享受比赛,获得成长。”李国君落户浦东,已有20多届学生从她的手中毕业,从职业运动员到教育者,排球运动对她而言也是一种传承。

“小铁人三项”比拼意志力

  跑步、游泳、陆上划船“小铁人三项”展示赛,日前,超过600名来自全市的普通学生报名参与角逐。考验的不仅仅是体能,重要的是磨炼意志。

  现场还迎来了现代五项世锦赛冠军钱震华、奥运游泳冠军乐靖宜两位运动明星为小选手加油鼓劲。赛事设置的每个项目都结合专项技能,同时又强调团队配合,个体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团队成绩,也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

  “通过本次展示赛,我们为热爱运动的青少年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小铁人’,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运动、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上海市体育局科教(青少)处处长张漪表示,希望青少年能通过比赛,感受“铁人精神”,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转自9月28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