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协海选后备人才创新后备人才选拔模式

  有约1500名年龄在13至18周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的中国篮协后备人才海选营,近日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和沈阳4个赛区进行。通过海选营测试的营员将有机会参加由中国篮协组织的冬训营,条件突出的将有机会参加各年龄段国青、国少冬训营及特训营,为2019年青年世锦赛及少年亚锦赛储备人才。
    此次海选营测试分为3个方面,第一是基本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臂展等指标;第二是基本素质,如立定跳远、助跑摸高、全场3/4加速跑等;第三是基本技术。在海选营里,可以看到这些运动员在认真投入此次测试。
    14岁的马俊杰来自北京,他是从学校篮球教练那里看到了选拔赛的信息,海选营也让他感到“压力山大”,“比我能力强的人很多,回去后要好好努力,希望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
    海选营北京赛区评委李昕表示:“随着协会的不断完善,青少年训练有了大纲,训练项目都是结合、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所应该具备的身体、技术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安排。”
    海选营北京赛区负责人薛正武介绍,此次后备人才海选营是中国篮协的一次大胆创新,海选营最主要的目的,一是多渠道选拔优秀后备人才,“从北京赛区的情况来看,报名区域广泛,有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过来的青少年运动员。”第二是给这些热爱篮球的青少年打造一个非常好的上升通道。“这个通道打开以后,这些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将有机会代表国家去国际赛场上一展身手,同时通过他们以点带面,对于推动和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特别是在篮球运动不发达的区域,具有非常好的催化作用。”
    对于中国篮协来说,此次海选营只是一个起点,未来这类活动将会越来越多。李昕介绍,通过这个平台,希望能够发现、挖掘人才,未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像中国篮协一些国少、国青冬训营或特训营,让从这个平台选拔上来的优秀篮球后备人才去接触更高端的训练手段、方法,让他们现有的运动能力和技术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和完善,同时也让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找到除了学习之外的价值。(转自11月1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