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佳绩坚定信心男举要向冬训要实力

  “级别改革已经有4个月时间了,通过世锦赛的表现来看,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但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中。通过比赛反映出,增长体重后队员们可以比较稳定地发挥出成绩,而且成功率比较高。”总结世锦赛,男举国家队主教练于杰认为,队员们对新级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冬训中要把实力再提高。“包括专项力量、体能等等都是实力的范畴,队员们对新级别从身体和心理上都有了认识和提高,经过一个冬训后还会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在阿什哈巴德,男举国家队拿到了67、73、81公斤级3个总成绩冠军,于杰表示这几个级别相对处在领先位置,但依然不能放松,在实力和细节上还要继续提升。而针对两人出战却最终失守的61公斤级,于杰表示队伍将帮助李发彬、秦福林两名选手迎头赶上。“61公斤级也是我们的重点级别,两个选手都输给了印尼选手伊拉万,而且差了7公斤,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两人完全具备与印尼选手抗衡的能力,但需要时间。李发彬是从56公斤级升上来,秦福林是从62公斤级降下来,两人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于杰认为,世锦赛适应比较好的比如田涛,升两个级别跨度很大,虽然没拿到冠军,但他的成绩增长的幅度很大。“这次抓举181、挺举226公斤与历史最好比赛成绩相比,抓举提高了4公斤、挺举提高了6公斤,而且挺举第三把挑战236公斤翻站成功,说明他的潜力还很大,短短4个月成绩有这么大的增长,说明我们在这个级别上的评估是正确的。 ”
  东京奥运周期新的积分规则打破了以往固有的模式,以往奥运周期都是拿到满额资格后选派运动员参赛,现在需要运动员自己拿资格。“积分周期分3个阶段,每个阶段每名运动员至少参赛两次,也就是要参加6次比赛,从中选出4次最好成绩计算积分,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了,展现出小周期、快节奏、大强度的特点,因此我们的训练理念、模式、方法、手段都要做出改变。”于杰表示,新的积分规则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竞技状态的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相对抑制了黑马的出现,因为想要参加奥运会就必须在3个阶段都参赛。
  东京奥运会男举的满额参赛资格从6个下降到了4个,也就是说每个国家最多只能参加4个男子级别了。“每个级别必须要有两到三人拿够积分,而且在7个级别上都有具备竞争力的选手,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人才厚度,避免意外的出现。现在来看,61、67、73、81公斤级的人才厚度尚可,都是至少有2人在拿积分,但大级别96、109、109公斤以上级还是只有1人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把控好训练节奏,避免严重伤病的出现。”
  世锦赛后,整个男举国家队团队都非常有斗志和激情,信心更足了,通过比赛也对对手的情况更加清楚。“队伍提出了冬训中除了增强训练实力,还要进一步提升队员的身体、心理状态以及抗压能力的要求。因为相比以前,东京周期的竞争更加激烈,可以用非常激烈形容。同级别的队友之间要竞争,还要在级别和级别之间竞争,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好事,在良性竞争中队员的实力和成绩会增长更快。”于杰说。(转自11月30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