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会冲浪项目举行 逐浪少年踏浪前行

  首次设置冲浪项目,首次在海南举办高水平综合运动会,首次俱乐部参与综合性赛事,2月20日至3月1日,正在海南万宁举行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首个夏季项目——冲浪比赛正在见证历史。
  来自全国40支冲浪队伍的逾500名选手将在万宁日月湾进行角逐,其中有22支体校队和18支社会俱乐部队。本次冲浪赛将参赛选手分为甲组(15-19岁)和乙组(14岁以下)两组进行比赛,同时区分社会俱乐部组和体校组。比赛设有个人赛和团队赛,竞赛项目包括男子组长板/短板和女子组长板/短板。

逐浪训练 充满信心

  “2017年海南承担了第一个国家队任务,2018年陆续成立五支省级国家队,5月成立工作小组,7月成立国奥队。其实从成立国奥队的这半年时间来看,他们的成绩和水平与自己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冲浪项目工作小组组长周长城介绍道。
  五支省级国家队的组建为冲浪项目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总局的政策支持下,国奥队现在主要是分AB两组,A组是目前成绩比较优秀的队员,B组是各省的省队队员,他们很大一部分是从跨项选材过来,不仅有扎实的身体素质,而且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为组建国奥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还加强了冲浪人才梯队建设,助推项目良性发展。
  海南是本次冲浪比赛的承办地,万宁日月湾不仅是比赛的赛场,还是国家队在海南的训练基地。周长城说:“冲浪项目是一项对浪要求很高的运动,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平时的训练都称为‘逐浪训练’,就是哪里有浪我们就去哪里。海南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浪都很好,持续且稳定,非常适合冬训和比赛,但对于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浪还是太小了,因此也会带着他们去世界各地逐浪,去训练和参加比赛。”
  冲浪项目在国内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水上中心为了运动员能接受更好的指导,提高教练员水平,培养自己的专业团队,聘请了5名外籍教练进行技术指导。“国内的冲浪起步晚,与国际、亚洲的冲浪先进国家都有不小的差距。希望中外优秀教练的结合,在技术指导和备战奥运上形成优势互补。”此外,在本次比赛上,中心还请了11名外籍裁判,为教练员进行现场教学,学习和适应比赛的规则和尺度,用国际的评分标准和设备进行打分,对标国际水平并进一步拉近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冲浪具有小、巧、灵、敏的项目特点,对于备战东京,充满信心。周长城表示,面对目标,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力争取得更多的比赛资格。

突破瓶颈 超越自己

  每个项目、每个队员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可能是因为一个动作迟迟做不标准,可能是因为每天都一样的训练内容和动作,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稳定的状态。但不同于很多人,孙婕在接触冲浪之后遭遇最长的瓶颈期却是在寻找状态,她说:“之前我们在美国参加比赛,在小测试的时候我因为没有站稳,从板上头朝下摔落,因为向下的速度很快,所以最后造成脖子粉碎性骨折。”但是当时孙婕没有立刻返回比赛场地,而是等到吹哨结束之后乘着浪回来的,上岸后和教练说脖子动不了,到医院才知道是骨折了。被问到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回来的时候,孙婕说因为测试也是比赛,比赛没有结束,所以她要坚持到比赛结束。
  从游泳项目跨项到冲浪的孙婕适应得很快,“因为之前是练习游泳,现在其实在上板之前就是划水。而且冲浪所有动作都是在海上完成,都是在水的环境中,所以我胆子就挺大的。”受伤之后孙婕经历了两个月的恢复期,期间什么也不能做,就是在床上静养,所以再回到冲浪板上时会有一些生疏,她说:“我当时花了大概两个星期的时间重新适应。一般我也会遇到瓶颈期,是因为动作一直做不到满意的情况,会跟着网上的视频和教练录的视频,进行比对找差距,然后再去尝试,但是如果一直不能突破,就会比较烦躁。”孙婕度过瓶颈期的方式一般不是一个人呆着,而是人越多越好,在她看来人越多越可以忘记自己在训练上的不愉快,从而快速恢复状态。(转自2月2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