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集训队形成合力备战北京冬奥会
结束了在海南万宁3周的训练,国家速滑集训队教练组长王濛日前率领国家速滑集训队返回北京。“在海南的训练是新一届国家速滑集训队的集结期和磨合期,下一阶段的训练将异地进行,仍以夏训手段为主。”
王濛说:“3周训练基本上是以体能训练、身体机能测试为主要内容,还着重进行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工作。我们一共集结了130多名运动员,包括所有国内目前最优秀的速滑选手。以外教为核心的教练团队和新的国家队管理团队、保障团队也已经基本到位。”
新赛季国家速滑集训队4月15日正式集结,队伍分为夺标组、发展组、青年组、跨项组4个组。在海南万宁主要通过公路自行车、室内固定自行车进行腿部力量和肌肉的训练;通过哑铃、杠铃等进行体能训练和身体核心部位的训练;通过沙滩折返跑等项目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同时还进行了身体机能的测试,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
王濛表示,夺标组将承担国际比赛参赛任务,选拔方式将向中国乒乓球队学习,今年国家速滑队将组织直通赛,进行公平的公开选拔。“我们今年要求各个组要超越历史,同时给他们设置接近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标准。”
国家速滑集训队打破了原有格局,根据每组教练员、运动员的特点进行了重新组合,每个组都配有外籍专项教练和体能教练。
曾获得3枚冬奥会短道速滑金牌的周洋今年跨项到速滑项目,主攻集体项目。上个赛季因伤休整,本赛季医疗团队对她进行了检查和评估。王濛说:“通过在海南第一个小周期的训练,她的能力正在恢复,而且她练得非常认真,这让我们看到了速滑集体项目的希望。”
经历一个赛季的历练,她积累了很多带队经验,“一年前我带的跨界跨项队伍,是国家集训队中的一支‘分队’,如今作为中国速滑集训队的教练组长,我的任务是负责整个中国速滑队。其中的变化很大。主要是自己既要当好教练员,更要当好项目的带头人、当好国家队的管理者,我必须勇敢担当、不辱使命。”
在冰场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如今一支130多人的庞大队伍,对她来说充满了挑战,“我面临着队伍管理和团队组织方面的挑战,管理队伍的经验还显不足。要想完成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上台阶’的任务,我需要尽快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创造性激发出来,尽快使队伍形成战斗力。”
她坦言,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场地。由于北京的速度滑冰场地正在建设中,国家队在北京暂时没有理想的冰上训练场地,这种情况有望在今年秋季得到解决。而国家速滑集训队聘请了世界顶级的速滑教练,如何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尽快本土化,使中外教练形成合力成为摆在王濛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的队伍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和优秀的合作团队。”(转自5月16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