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项目国家集训队开展体能大比武
![]() |
![]() |
4月中旬开始,各支冰雪运动项目国家集训队陆续进入夏训和体能储备阶段,为新赛季专项技术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奠定基础。各队加大了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在刚刚结束的国际雪联滑轮世界杯上,王强获得男子组22公里集体出发冠军,力压平昌冬奥会三金王克莱伯和滑轮世锦赛冠军罗格纳,李馨、池春雪分获女子组15公里集体出发第5和第7名,池春雪还获得女子短距离1.5公里第5名,这些都是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夏训阶段加大体能训练强度的成果。
在冰雪项目秦皇岛体能大比武的现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多次提到王强的例子。总结王强等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员取得的成绩,从教练员到运动员都认为提前进入到夏训进行体能训练功不可没。
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表现和成绩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预防伤病的关键影响因素。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能力。结合多项数据表明,体能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冰雪运动项目提高竞争实力的瓶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周期,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强调和重视体能训练工作,目前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已经配备专职体能教练46人,其中包括外籍体能教练18人。
在秦皇岛体能大比武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在轮胎翻滚、后抛实心球和3000米跑的测试中成绩欠佳,只在考察灵敏性和爆发力的六角障碍中占有一定优势。队里的外籍体能师、美国人麦克布莱德认为,体能对于空中技巧运动员同样非常重要,虽然空中技巧是考察运动员空中姿态的完美、零失误,落地身姿的稳定和飘逸,但是这些都需要体能做基础。
正如丁东所说,体能不仅能够保障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不受伤,也是专项训练的保障和支持,没有强大的体能,别说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能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就连尝试的可能都没有。
在新的奥运周期强调体能的重要性后,今年冬运中心首次进行了冰雪项目的体能大比武活动,以此来检验体能训练成果。首次体能大比武于6月15日在河北承德塞罕坝举行,来自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越野滑雪跨界跨项国家集训队的113名运动员参加了大比武。比拼的项目包括6秒自行车峰值测试、轮胎翻滚、轮滑和滑轮、以及5.6公里越野跑。
第二次体能大比武于7月11日在河北秦皇岛举行,来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单板滑雪U型场地队、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队、高山滑雪队、雪橇队、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队、跨界跨项自由式滑雪队、冰壶队、跨界跨项冰壶队和跨界跨项单板滑雪队共239名队员参加。比拼项目包括翻滚轮胎、六角障碍跳、后抛实心球和3000米跑。
这些测试项目来自于国际上领先且简便易行的体能训练方式,借鉴了冰雪运动强国挪威于2002年开始打造的“铁人计划”,比如翻滚轮胎项目,就是来自于军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运动员们把重达82公斤的轮胎平行翻转若干次,比拼的不仅是体力,也是爆发力和持久力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动员与军人都是展现一个国家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典范。在大比武的现场,冰雪运动员们不仅展示了力与美,“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论是否是优势项目,队员们无不拼尽全力。
体能大比武并非只一味强调意志品质,冬运中心也为队员们提供了充分充足的后勤保障。每一个项目完成后,队员们走向休息区等待下一个项目检录时,场边的裁判员都要提醒队员们拿香蕉注意补充体力,拿水注意不要中暑。而且,从塞罕坝体能大比武开始,在场边医疗区还专门有“医务总监”为队员们身体把关。这个岗位通常只有在一些大型比赛中才会设置,但是在冰雪项目的体能大比武现场,他们也为运动员顺利安全地完成测试而保驾护航。(转自7月19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