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市场机制 辽宁乒乓球蓄势待发

  10月6日,由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辽宁省乒乓球协会主办,辽宁大国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国体育杯”辽宁乒乓球队直通一线选拔赛在沈阳圆满落幕!作为在全国范围首创开展的直通辽乒一线选拔赛,因其公平公开、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的选材制度,吸引了外界极大关注,赢得了乒乓球选手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市、446名运动员报名参赛。
  比赛期间,辽宁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凯多次来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亲自为获奖运动员颁奖、合影留念,并对这种全新的后备人才选拔模式表示了充分肯定。
  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载誉归来的中国女排时强调,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宋凯表示,辽宁体育坚持的“四化、三发展、两呼唤、一中心”发展思路,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高度契合,“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已成为新时代辽宁体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辽宁省体育局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积极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认真规划新时代辽宁体育振兴发展战略,以“运动辽宁”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及体育文化“四位一体”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振兴发展中“鼓干劲、促振兴”的积极作用。
  未来辽宁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职业化道路,采取企业、政府、市场“三支撑”模式合力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主要采取职业、社会、青训“三层面”并进的发展模式。以职业为引领,社会为普及,青训为基础,“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辽宁体育欢迎并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像大国体育这样有远见、有实力、有担当、有情怀的优质社会企业,加入到辽宁体育发展中来。辽宁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奉献与支持;另一方面,辽宁体育也要投桃报李,以优异的运动成绩、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赛事活动、冠名支持、形象宣传等多方面、深层次全心全意地回馈企业的大力支持,要实现亲密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携手做大做强辽宁体育,推进运动辽宁及体育强省建设。
  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岳伟介绍,乒乓球在辽宁有着异常深厚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喜闻乐见,参与度、关注度高。而且乒乓球在历史上为辽宁争过光,大力发展乒乓球,符合“三发展”理念;吸引大国体育等社会资本加入到辽宁乒乓球的发展中来,也符合“两召唤”举措!作为辽宁体育改革先锋,辽宁乒乓球走在了前面且已收获成功的喜悦。近两年来,辽宁体育以乒乓球为试点,首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了两届“大国体育杯”全国选拔赛,开创省队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人才的先河。近几年,辽宁乒乓球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新形势下在青少年乒乓球人才培养工作中,辽宁不断完善竞赛机制和青训、业训手段,为有志于成为乒乓球精英人才、职业化发展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科学的发展通道和平台。
  在今年的全国二青会上,辽宁乒乓球运动员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最终在男子甲组单打、双打、团体项目上取得了1金、1银、1铜,3枚奖牌的较好成绩。出色完成了青运会任务,检验了辽乒后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方面的成果。特别是涌现出徐海东、杨硕、袁励岑等一批颇具潜质的年轻小将,继王楠、郭跃、常晨晨、陈幸同之后,辽乒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辽宁省乒乓球协会主席王萍向记者介绍了本次比赛相关情况及青训工作思路。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来自全国各地的从7岁到17岁的小选手共400多人,在同一比赛场馆内40张球台上竞技对抗,四天内完成了3326场比赛。整个比赛采用双循环赛制,在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积累更多参赛经验的同时,也使比赛成绩含金量更高、更具有说服力。连续两届的选拔赛,吸引了外界广泛关注,足见公平公开、科学合理的竞争和选拔制度深受欢迎和认可。作为后备人才选拔的重要模式,该项比赛将长期坚持下去。王萍表示,辽宁乒乓球队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有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魄力和远见,另一方面还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和毅力。着眼长远规划,辽宁乒乓球项目将牢牢“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体教结合、融合,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后备人才;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强化竞技意识,采用竞争机制选拔输送后备力量,作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增强主力阵容实力,鼓励年轻运动员向主力阵容冲击,不按资历、只讲能力,用危机感、紧迫感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消除一线队伍个别人员一劳永逸的消极心态;定期开展基层单位同省二、三线队伍的接口比赛,鞭策和督促省队教练和队员的训练热情,调动基层培养和输送的积极性;敢于打破传统体制,通过重组、定编不断提高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比如,“大国体育杯”赛的成功举办,就为今后的项目发展探索出新的模式。不仅夯实队伍后备人才力量,还为“合伙人”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潜在的经营机遇,实现了“共赢”的发展理念。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提起辽宁省乒乓球,可谓群星荟萃、星光灿烂:胡玉兰、李鹏、朱香云、王俊、王会元、王楠、郭跃、常晨晨、陈幸同……近几年,自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后,随着王楠、郭跃、常晨晨等一批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陆续退役,作为“培养周期较长”的项目,辽宁乒乓球一度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真空期”。面对困局,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直面困难和挑战,大胆改革创新,推行系列举措,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向各线国家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经过数年的努力和奋斗,快速扭转了项目实力下滑的颓势,整个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新鲜活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