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世界杯“拥抱”南粤古驿道实现多赢
![]() |
![]() |
能想象么?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脚下的道路或许已经穿越千年时空……
这就是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内自秦代至清末由中央政府主持修造的道路以及在此期间民间修造的道路的统称,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是广东历史上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两千多年来,南粤古驿道见证了岭南与中原的交流以及岭南文化的历史变迁。
2016年,为了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体育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介绍说:“四年前,根据南粤古驿道的实际情况,广东省体育局经过深入研究,创立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通过比赛让运动员感受南粤古驿道的时代脉动,也借助赛事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广东历史、南粤古驿道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依靠‘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手段带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广东省共举办了31站,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在内,全国多个省区市运动员和外籍运动员共2.4万人参赛,吸引游客和观众数量达到86万人次。据统计,30多场比赛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估算约20亿元。
“四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些南粤古驿道沿线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在体育、文化推动下,被更多人熟知,不少地方甚至成为了旅游景点,笑容成了沿线数千个村落共同的名片,千年古驿道正在焕发出时代光彩。”麦良说。
随着南粤古驿道大赛的成功举办,广东省内的定向运动也快速发展,从四年前的30000人已经增长到150000人,目前广东省内年均举行各级、各类定向赛事超过1000场、参与人次50万人。
毫不夸张地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体育现象、文化现象。得益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的重视,得益于广东良好的定向群众基础,该项赛事以南粤古驿道为载体,链接旅游发展、文化繁荣、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大政方针,是“体育+”、“定向+”模式的典型代表,将“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红色文化”充分融合,取得了持续性成功。赛事坚持“政府主导、协会承办、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探索出一条“户外运动+”的新路子、好路子,引领了广东户外运动事业的发展,推动定向运动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很好地发挥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综合效能,也为其他省市“体育+”探索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板。
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首次落户中国的定向世界杯选择和南粤古驿道深度融合,两项赛事同时、同场举办,这既是办赛方式的一次突破和创新,也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厚积薄发的结果。
2019年定向世界杯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举办期间,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青年定向运动员在南粤大地同场竞技,芬兰、瑞士、捷克、瑞典等多个国家进行同步直播或精华转播,通过国内48家媒体近100名媒体记者现场采访、国内16家网络平台以及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官网进行同步直播,赛期直接和间接带动关注度2亿人次。这也在实质上奠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国际知名度,进而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乃至中国古驿道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工作。
麦良说:“南粤古驿道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如今以赛事为媒,南粤古驿道再次成为了联通中外经济、文化、体育交流的重要渠道,这不但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幸事,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各条战线大繁荣、大发展的具体体现。今后我们在继续办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体育交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广东。”(转自11月5日《中国体育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