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竞技体育创新备战恶补短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也让河南竞技体育开启“非常模式”:疫情防控自然不能放松,与此同时,更艰巨的挑战还来自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训练备战。时值盛夏,正是传统的夏训时间,河南竞技体育如何开展?来听听专业人士的说法。

打破常规,创新“无赛变有赛”

  “疫情防控方面,我们严防死守,抓好细节,不遗漏不疏忽。训练方面,因为我们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比赛,但疫情一来,按照正常节奏推进的竞赛活动暂停了,常规的备战思路和思维模式也随之暂停。我们的想法就是既然常规‘暂停’了,那就打破常规,变被动为主动。”河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岩在训练分析时说。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赛事全部暂停并且短时间内无法全面恢复,给竞技体育带来的最大挑战,无疑是“不确定性”,原本按时、按量、按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由于训练目标——比赛的不确定而变得无所适从,这种情况被李岩称为“第一冲击”。
  “按照训练规律,强度安排是一个上升螺旋,有上升期、平台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难度梯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加,越是接近大赛,难度系数就会越高,目的就是要在比赛时间调整出最好的状态,现在比赛没了,安排训练的参照没了,检验训练成果的方式方法也没了。”李岩说,春节前,河南各运动队正在按照正常的备战节奏和周期,进入加速提升和加速突破的阶段。疫情发生后,受影响的不仅是一线队,梯队建设和业余训练的队伍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下一步训练计划该怎么设计成为河南竞技体育的核心课题。面对挑战,河南体育人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李岩说:“我们很多单位摸索中创新突破,没有比赛创造比赛,把无赛变有赛。队内测试赛、队内大循环……各单位设计了很多模拟比赛,现在都在实施,提高了训练水平和针对性,检验了训练成果。”
  他还表示:“现在赛季长了、比赛多了,传统冬、夏训周期理念的时间和节奏无法完全跟上这种变化,所以正在与新兴的板块式训练理念相融合,运动员随时都可以为不同的竞赛目的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训练节奏,这是最高效的办法。”

强化体能,恶补短板确保优势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体能训练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重点必修课”,也成为河南竞技体育的“关键词”,在训练备战中的分量大增。
  李岩表示:“体能短板基本上是现在国家队备战奥运会找到的共性问题、核心问题,所以要重点解决。当然,省市运动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强化体能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中国竞技体育开出的“运动处方”。而恶补体能短板对河南竞技体育来说,还有着更具针对性的意义——与南方一些省市小、快、灵、准的“技巧型风格”不同,近三届全运会,河南的夺金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散打、自行车、跆拳道、空手道、赛艇、游泳等以体能为主导的项目上。所以,补强体能也有助于保持优势。
  也正是基于此,河南竞技体育对体能的重视程度再上台阶,在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体能训练的工作意见中,“体能过关”成为运动员参加全运会的“门票”。“有些重点运动员持续达不到要求的,我们会发出警告书,现在没达到,下一次再达不到,就不能参加全运会。”李岩说。

科学练兵,提高能力是硬道理

  既然体能如此重要,那埋头苦练不就完了吗?没这么简单。
  体能教练不足以及教练员中存在的体能训练手段不多等现状,成为河南竞技体育“抓体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怎么办?一个多方筹备、吸收了40名教练员的体能教练培训班于7月中旬开班。
  “有的教练员一说体能就是力量、练杠铃,体能训练水平要提高,教练员的认识和认知水平必须符合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瞄准短板,邀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来讲课,先培养一拨体能教练出来,这是培训班针对这次体能训练的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是继续办班,持续优中选优,打造一支河南竞技体育的体能训练主力军。”李岩说,“不仅办学习班,我们还邀请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带上研究生,专门搜集和编辑世界最先进的体能训练的信息,定期发布并发到各运动队主教练手中。”
  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还来自对海量训练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李岩说,今年体能训练方式方法的升级,还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和数据化,并且数据要共享,因为教练员、专家、医生、科研甚至包括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一些决策,都应该基于这些数据。与数据处理要求相适应的,是全力以赴推进云计算智能化。
  疫情将开始于去年冬季的封闭训练变成了一场漫长的“闭关”,河南竞技体育积极求新求变求突破,展现出振奋人心的活力和创造力,期待河南竞技体育精彩“出关”。(转自7月16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