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场馆里的高科技——“冰坝”技术 五棵松冰场规格“随时换”

  成功承担了北京冬奥会篮球比赛任务的五棵松体育馆在北京冬奥会时将作为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在建造之初就已经为场馆未来多功能使用做好设想,在场芯下面预埋了制冰管道,并多次实现“冰篮转换”,两种场地模式可以在6小时内完成转换。

  五棵松体育馆的冰面设计为国际冰球比赛标准的30×60米,而国际冰联为了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决定从北京冬奥会开始,将往届冬奥会使用的30×60米的场地改为26×60米。

  冰面大改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并非难事。而五棵松体育馆冰面改造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冰球比赛场地最大规格长61米,宽30米;最小规格长26米,宽15米;四角圆弧的半径为7至8.5米。冬奥会时将采用长60米、宽26米冰面,冰球场地四周围以高1.15米至1.22米的牢固界墙。冰球项目对冰面温度的要求为零下5摄氏度左右。花样滑冰场地最大规格长60米,宽30米;最小规格长52米,宽26米,四角弧形,冰面厚度为3厘米至5厘米,制冰温度大约在零下3至零下4摄氏度。短道速滑场地,长60米、宽30米,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宽不小于7米,长28.85米,弯道半径8米。短道速滑项目对冰面温度的要求在三个项目中最低,为零下6至零下7摄氏度,硬一点的冰面能够给长刃提供更好的力度支持。

  在不同冰面区域设置“冰坝”,需要多大冰面可以按需切换,改造完成后,五棵松体育馆将成为能承办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三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转自8月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