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舞“16字方针”助力奥运备战

  在国际奥委会确认霹雳舞进入巴黎奥运会之后,记者专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会长尹国臣。
  尹国臣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具有西方欧美文化特色的街舞在中国就开始流行起来,当时的迪斯科霹雳舞风靡一时。霹雳舞进入奥运会,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国际国内也将有更多正规的街舞霹雳舞大赛。“从组队备战到举办各类比赛,再到项目人群的组织、市场培育、专业人才培养等,对整个行业将产生很大的带动作用。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早在2000年就开展街舞运动和相关比赛,去年我国在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街舞霹雳舞锦标赛,同年底在厦门举办了中国街舞联赛,就是希望通过联赛选拔、培养人才。”
  对于中国霹雳舞项目的奥运备战,中国体育舞蹈协会提出了“16字方针”——摸清家底、选好人才、做好预判、完善团建。
  首先是摸清家底,先就中国霹雳舞水平、技术进行自我定位。“我们要了解中国青少年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什么位置,了解国际上强队的技术水平以及培养模式。”
  第二要选好人才。霹雳舞已成为明年汕头亚青会、泰国举办的亚洲室内及武道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接下来我们会通过比赛选拔人才,国内有些省市成立了专业队,这些优秀人才也将是国家队重要的选材对象。”
  第三要做好预判。“以往霹雳舞是依托社会化发展路径,今后要站上奥运会的竞技舞台,我们应该结合国际上的新的竞赛评判规则,引导项目发展,与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紧密联系,积极承办世界大赛,了解技术走向,找准训练备战的重点,做好预判。”
  最后还要完善团建。在梯队培养方面,很多都是13岁至15岁的年轻选手,他们正处于学习教育的关键阶段,在备战奥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运动员文化素养和基础技能的培养。(转自12月9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