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项目备战 重点防伤病

  在训练时的下落过程中肩部受伤后,预赛排名第一的谷爱凌选择放弃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美国阿斯本站U型场地决赛。“我感觉问题不大,出于谨慎的考虑,我接受了医生检查。伤情不是很严重,但是我希望自己能保证安全,避免未来更多的伤病。我会尽快回归,祝参赛的所有人好运。”作出退赛决定后谷爱凌第一时间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

  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作为一名三项运动员,谷爱凌在3月10日至20日的11天里参加了9场比赛,“我之所以要坚持参赛,是因为今年的自由式滑雪世界大赛太少了。”谷爱凌说。一方面她的收获众所皆知,世锦赛斩获2金1铜,加上在世界杯上的积分,已经可以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另一方面纵使17岁的身体恢复再快,也很难完全消除积累的疲劳,何况她身上已经有右手手部骨折和大拇指韧带撕裂伤。

  运动员身上有伤并不罕见,但冬季项目大多源于极限冒险,速度快、场地复杂,风险性远超一般运动,运动员出现运动伤病的概率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4年一届的冬奥会,各个国家都有临阵折戟主将的情况。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刘秋宏、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王濛,两人均是在赛前不足20天时出现了严重伤病,最终无缘奥运。因此在即将到来的冬奥赛季备战期,在优化细节、突出重点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谨防伤病。

  如何科学训练和比赛防伤病?主观上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危险信号有充足认识,减少无谓的冒险。客观上一方面要重视体能,体能训练能帮助运动员提高专项训练所需的能力和肌肉群,对于关节的保护更上一层,进而减少运动劳损;另一方面需要医疗康复保障,减少运动员运动疲劳。目前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职队医和按摩师,对运动员的状态实现长期跟踪,个性化制定按摩理疗方案。

  国家女子冰球集训队在集结时便对所有队员的身体及伤病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了个人数字化综合健康档案,以便为日后运动员的伤病治疗、损伤康复、强度训练提供参考资料。空中技巧队队医曾磊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一天:“我们每天上午在专项训练前会给队员打支持带固定,专项训练时我们需要站在场地边上负责临场伤病处置,训练结束后需要给运动员准备冰敷放松的设备,帮助运动员拉伸等,晚上需要给运动员做治疗、放松,登记伤病情况等,还要负责队员的药品营养品管理等一些反兴奋剂工作。”(转自3月2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