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妙招频出 让青少年爱上体育锻炼

  体育课是青少年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如今,随着体教融合和体育课改的持续推进,学校体育课程也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体育课、体育社团、体育课外活动中,引入更多类型且适合青少年参与的体育项目。通过多样的体育内容,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科技体育课程“飞”进校园

  近年来,模拟飞行在青少年群体中日渐风靡。为丰富学生们的体育课内容,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为学生们开设了模拟飞行科技体育选修课,并组建了校模拟飞行社团。该校在稳抓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基础上,将科技体育新兴运动项目引入校园,为学生们日常体育课增添了不少乐趣。

  学校科技体育课老师杨平表示,模拟飞行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外,还普及了航空运动理论知识,培养了青少年拼搏奋斗的精神和敢于创新、超越自我的勇气。他介绍:“目前学校的模拟飞行科技体育选修课于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7:30至18:35开课,以学生自主飞行训练为主。我们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借鉴,学习飞行技能,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可通过模拟飞行的学习和训练,了解航空运动理论知识,了解各种类型飞机的主要结构、动力装置、起落架、仪表等,并结合模拟飞行软件所提供的模拟场景,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课程内容很丰富,包含从飞机起降入场到穿越气柱竞速、五边飞行,从理论速度到模拟飞行中失速速度、过载效应的操作,从体验飞行员翱翔天空的操控到地勤人员与空中交通管制等相关法律法规常识等,模拟飞行课极大提高了我们对创新型体育课的兴趣。”高三学生杨光星伟说。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体育课的内容创新,让学生了解到学校不光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了解航空知识、热爱科技体育的活动基地。还希望通过这样的团结协作,让学生懂得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思考,为梦想而拼搏奋斗。”杨平说。

“零点体育”是每天第一课

  每天早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零点体育”,即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先进行体育锻炼。与其他学校不同,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课程里,“零点体育”是每天的第一课。

  据介绍,学校的“零点体育”课程是与校外的专业教练团队共同制定的。以一年级为例,课程以趣味性、参与性、锻炼性为总体原则,设置了趣味篮球、趣味田径、足球、趣味排球、跳绳、障碍跑、踢毽子等,以及其他受青少年欢迎的趣味体育运动项目。

  别看“零点体育”被安排在了每天的第一节文化课之前,但却丝毫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学校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参加“零点体育”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17%,而参加标准体育课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只有10.7%,二者相差6.3%。这说明“零点体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不仅如此,“零点体育”开设几年来,孩子们不仅身体素质更强了,在学习方面也进步明显,在与人交流上更是收获颇多。孩子的笑容多了,身体结实了,协调性有了很大提高。最为关键的是,即使是在家的时候,孩子们抱着手机、电脑看起来没完没了、赖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在业余时间,他们也更喜欢参加体育运动。

体育社团成最亮眼学生组织

  在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不论是体育课,还是大课间,孩子们永远都是体育活动的主角。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除了日常的体育课,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还开设有体育社团,成为校园中最亮眼的学生组织。学校重点开展的社团活动包括足球、篮球、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轮滑等十余个。

  据了解,学校一方面利用体育课和社团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普及,培养学生兴趣。同时,重点跟进优势项目,逐渐形成运动梯队。另一方面,通过对梯队队员的培养,形成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高水平特色运动队。以此形成普及、重点推进、培养高水平参赛队三步走的计划。

  如今,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不仅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得异常火热,学生积极加入其中。同时,高水平运动梯队也在逐渐形成。以足球为例,学校已形成各年级完整梯队,并在北京市比赛、朝阳区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学校的冰雪体育项目社团,不仅参与人数逐年增多,更在北京市的青少年冰雪体育赛事活动中接连取得金牌。在促进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体育社团还发现了不少具有运动潜力的孩子。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体魄,本身也是一种养成教育。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并完善体育课及校园体育活动,孩子们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不仅让校园充满活力,也让校园变得多姿多彩,让孩子变得乐观向上。(转自7月20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