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成体育强国贡献高等体育院校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擘画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和战略安排,向全国体育战线包括高等体育院校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准确把握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十四五”时期是迈向体育强国的第一个5年。高等体育院校要加强“十四五”时期科学谋划和前瞻布局,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担当起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自觉践行以体为根、祖国至上的初心使命。上世纪50年代,高等体育院校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应运而生。60多年来,始终与民族振兴紧密相连,始终坚持培养体育人才,图强报国,特别是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升国旗、奏国歌”中实现了“为国争光”,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国成就,提升了中国地位,也深深烙印下了祖国至上、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的初心使命。当前,建成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高等体育院校要以报国初心践行强国使命,发挥好在建设体育强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历史性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培养以体报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地以学校党建工作统领各项业务,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三全育人”,突出“五育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传承体育报国红色基因,弘扬“女排精神”,推动体育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年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体育强国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筑牢“爱国奉献”的思想根基,培养立志报国、服务人民、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在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圆梦出彩。

  开创以体强国、奋勇前行的崭新局面。在体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民群众对体育促进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如何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是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运动与健康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体育强校的办学特色不动摇,自觉服务“举国体制”,主动对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体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一流学科”,强师资队伍,壮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体育科学研究创新力,推动前瞻性体育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力,坚持开放办学,融聚“产学研金服用”要素,深化产教融合、校地融合、体医融合。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现“中国体育形象”。(转自1月12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